本文源自:半月談廣州日報
時下,高糖攝入的危害日益引發(fā)關注,無糖食品成為食品界新寵。然而,在商家宣傳之下,大眾對無糖食品的認知存在誤區(qū)。
無糖食品,食界新寵
在位于重慶渝北區(qū)金開大道的一家超市內(nèi),一組貨架上整齊擺放著無糖餅干、無糖燕麥片、無糖芝麻糊等食品,貨架旁的指示牌清楚標明 “無糖食品專區(qū)”。
工作人員指著食品包裝上的“無糖”“0糖”“不含糖”字樣向記者強調(diào):“無糖食品,就是沒有添加任何糖分的食品。”
“沒查過,無糖應該是完全不含糖吧。”汪先生從今年3月開始減肥,每晚只吃無糖燕麥片,目前體重還沒有明顯變化,但他依然堅持購買無糖食品。
記者隨機走訪6家大型綜合超市,這些超市都設有無糖食品專區(qū)。其中,銷量最高的無糖可樂甚至獨自成區(qū),“無糖,暢享美味”的廣告語遠遠就能望見。
“這是給家里患糖尿病的老人買的,糖尿病人要控制血糖,我們只能選無糖食品了。”正在超市挑選無糖餅干的戴小姐說,家中老人每3到5天就能吃完一包無糖餅干,因為“無糖”,子女也就放心讓老人食用。
無糖食品,當真“無糖”?
無糖并非“零含糖”。記者查詢相關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發(fā)現(xiàn),只要固體或液體食品中每100克或100毫升的含糖量不高于0.5克,就可以標注為無糖食品。這意味著,希望嚴格控制糖分攝入的無糖食品消費者,吃這類食品如果缺乏節(jié)制,或許事與愿違。
業(yè)內(nèi)人士指出,無糖食品長期食用同樣會增加能量攝入,反而容易引起肥胖。值得注意的是,無糖食品尤其無糖飲料中往往不缺咖啡因,容易讓人“上癮”。
“我越來越喜歡吃甜的,別人覺得很甜的食物在我嘴里就是剛剛好的甜度。”食用代糖食品一年多的賈女士說。
“無蔗糖”不等于無糖。記者拿了一袋無蔗糖沙琪瑪詢問超市的銷售人員,該銷售人員認為,無蔗糖就是無糖的意思,二者沒有區(qū)別。
但稍一查看配料表便明白,這種沙琪瑪?shù)闹饕鲜躯溠刻菨{,麥芽糖也屬于糖類。“無蔗糖”僅意味著不添加蔗糖,但完全可以添加葡萄糖、麥芽糖等糖類,不能等同于“無糖”。
無糖可能有代糖。在幾款無糖酸奶的配料表中,記者雖未發(fā)現(xiàn)糖類,卻發(fā)現(xiàn)了木糖醇、三聚蔗糖等代糖的名字。專業(yè)人士解釋,無糖食品雖不能加入蔗糖和來自淀粉水解物的糖,但必須含有相應于糖的替代物,一般采用糖醇或低聚糖等不升高血糖的甜味劑。須引起注意的是,代糖不易吸收,攝入過多易引發(fā)腹痛、腹瀉。
無糖食品,謹慎食用
該如何食用無糖食品?專家概括了一句話——只能少量食用聊以滿足口感,食用的同時應相應減少主食。
陸軍軍醫(yī)大學新橋醫(yī)院營養(yǎng)科醫(yī)師朱文藝認為,眼下不少商家宣傳“無糖食品”簡單夸張,這種不良傾向要盡快糾正,消費者也應對無糖食品常識有所了解,免遭誤導。
“我喝粥時會食用無糖食品,一般一周兩次,一次25克左右。”蔣女士修讀過食品安全與健康課程,知道無糖食品中含有少量糖分,會精確計算其中的糖分含量,絕不多吃。
業(yè)內(nèi)人士建議,在挑選無糖食品時,認真查看食物成分表,優(yōu)先選擇含有低聚糖和糖醇的產(chǎn)品,盡量少選擇含有“阿斯巴甜”“甜蜜素”“安塞蜜”等甜味劑的產(chǎn)品。
“不能盲目追求無糖食品,要了解其中的原理。”蔣女士說,如一些無糖餅干雖不含糖,但淀粉含量大得驚人,淀粉進入胃腸道后很快分解為葡萄糖,會提升血糖。
朱文藝表示,近年來號稱可以“控糖減脂”的食品層出不窮,但控糖沒有捷徑:“糖尿病患者和減肥人士應該控制總的食物攝入量,多攝入富含膳食纖維的蔬菜,少吃水果,不喝飲料,適當運動,才是最有效控糖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