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日報 2022-09-21 011版 記者 駱萬麗 通訊員 陳建文
糖料蔗生產保護區是食糖安全的重要保障。今年以來,我區把“桉退蔗進”行動作為穩定糖料蔗面積的重要抓手,著力解決“如何桉退”“怎樣蔗進”“農民認可”等重點難點問題,打響了糖料蔗生產保護區保衛戰。據統計,今年以來,全區已清理糖料蔗生產保護區內桉樹等非蔗作物面積35.46萬畝,在“桉退”基礎上新種植糖料蔗面積22.64萬畝。
今年4月,我區召開研究穩定甘蔗種植面積和推進耕地保護利用工作會議,明確“兩個不減少、一個穩步提高”,即糖料蔗生產保護區面積不減少、糖料蔗種植面積不減少、糖料蔗產量穩步提高的要求。不久前,《廣西糖料蔗生產保護區管理辦法(試行)》,明確市、縣人民政府是糖料蔗生產保護區管理工作的責任主體,自治區糖業、農業農村、自然資源等部門建立健全工作協同機制,形成糖料蔗生產保護區管理合力。自治區自然資源信息中心2022年第二季度動態監測數據顯示,全區1159萬畝糖料蔗生產保護區內桉樹等林地種植面積約128萬畝,占保護區面積的11%。目前,按照3年完成100萬畝“桉退”任務的目標,全區10個糖料蔗主產市正加快制定糖料蔗生產保護區“桉退蔗進”三年行動方案,細化任務項,列出時間表,構建工作常態化調度機制。
完成“桉退”是基礎,實現“蔗進”是關鍵。為提高農民種蔗積極性,不少制糖企業推出桉樹砍伐、鉤根、機耕的補貼措施,減少農民損失,打消“桉退”顧慮,同時為土壤改良以及蔗種、肥料、農藥、地膜、除草劑購買使用等提供技術資金支持。博華糖廠通過區分不同樹齡、不同退出方式給予相應補貼,農戶自行清桉種蔗最高補貼可達1550元/畝;根據農戶需要給予蔗種以及農資實物預付,預付款最高可達1500元/畝。
針對因外出務工、勞動力不足等因素導致桉樹退出后無人接管的地塊,制糖企業及時補位,以托管、土地入股等方式集中流轉閑置土地,建立自營生產基地或安排種植主體接手,防止出現撂荒、二次返桉等情況。東糖投資公司針對糖料蔗訂單合同區域,開展網格化管理,對“桉退”地塊實行全程跟蹤服務。對種植技術不足的,提供技術支持;對不愿種植的,尋找或培育承包戶,推動“桉退”地塊全部“蔗進”,實現無縫銜接。
農民認不認可、支不支持、滿不滿意,是“桉退蔗進”試點工作的唯一評價標準,也是工作能否順利開展、持續推進的關鍵。為此,我區已出臺一系列措施在推進“桉退蔗進”的同時保護農民的利益不受影響。一方面,減少“桉退”損失,不同樹齡將實施不同退出方式:對樹齡在1年內的,要求當年清理完成;對樹齡2—3年以上、臨近砍伐期的,簽訂退出承諾書,成材砍伐后退出,最大程度減少農民損失,避免引發矛盾。另一方面,提高“蔗進”收益,對“蔗進”地塊優先簽訂糖料蔗訂單合同,確保穩定收入;落實糖料蔗良種良法各項補貼,幫助提高收入,激活種蔗內在動力。同時,通過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推廣機械化作業、加強制糖企業扶持等舉措,進一步推動糖料蔗生產提質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