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財政緊急安排農業生產救災資金5億元支持地方組織開展草地貪夜蛾防控
今年1月份,我國云南省首次發現草地貪夜蛾入侵,隨后快速擴散到18個省(區、市),危害玉米、甘蔗等重要農作物,防控形勢嚴峻,任務緊迫艱巨。各地迅速組織動員,主動擔當作為,積極采取監測預警、源頭防控等有效措施加強蟲害防控。6月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要針對今年草地貪夜蛾等病蟲害危害較大情況采取有力措施加強防治。為貫徹國務院會議精神,財政部緊急安排中央財政農業生產救災資金5億元,支持蟲情發生區和遷飛過渡區開展草地貪夜蛾蟲害統防統治、聯防聯控、應急防治,堅決打贏“蟲口奪糧”攻堅戰,切實保障全年糧食生產穩定。
2019年6月6日
農業司
農業農村部要求各地加大草地貪夜蛾防控處置力度
6月7日發布:今年以來首次在我國出現的農業重大害蟲草地貪夜蛾發生范圍正在迅速擴大、蔓延速度明顯加快。截至6月6日,草地貪夜蛾已在18個省份的884個縣(市、區)監測到發生,發生面積342萬畝。
草地貪夜蛾是聯合國糧農組織全球預警的跨國界遷飛性農業重大害蟲,主要危害玉米、甘蔗、高粱等作物,已在近100個國家發生,今年1月由東南亞侵入我國云南、廣西。據專家預測,隨著夏季季風增強,6到8月將有大量成蟲北遷至黃淮海及其以北地區,對玉米生產造成嚴重威脅。
6月5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針對今年草地貪夜蛾等病蟲害危害較大情況采取有力措施加強防治。為此,農業農村部、財政部已安排中央財政農業生產救災資金5億元,支持蟲情發生區和遷飛過渡區開展統防統治、聯防聯控、應急防治。
農業農村部辦公廳6日發出緊急通知,要求各級農業農村部門增加人員力量,增設觀測網點,增強監測手段,加密加力全面做好蟲情調查監測。重點針對玉米、甘蔗、高粱等敏感受害作物,充分調集縣鄉農技人員、植保專業組織和農民技術力量參與蟲情普查,確保“縣不漏鄉、鄉不漏村、村不漏田”。
通知要求各地按照分區治理要求,科學制定草地貪夜蛾防控方案。西南華南周年繁殖區要繼續做好外來遷入蟲源的防治處置,確保發生期全程控制蟲口基數;江淮等遷飛過渡區要全力阻殺遷飛成蟲和田間幼蟲,確保防控處置率全覆蓋;黃淮及北方玉米主產區要全面防范6到8月份草地貪夜蛾遷入為害,確保危害損失控制在5%以內。
通知還要求各級農業農村部門廣泛宣傳草地貪夜蛾的防控知識,組織專家深入基層和田間地頭,開展技術培訓,指導農民選擇對路農藥和配套防治方法,切實提高防治效果,降低防治成本。
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于做好草地貪夜蛾應急防治用藥有關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農業農村(農牧)廳(委、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業農村局:
草地貪夜蛾是聯合國糧農組織全球預警的跨國界遷飛性農業重大害蟲,主要危害玉米、甘蔗、高粱等作物,已在近100個國家發生。2019年1月由東南亞侵入我國云南、廣西,目前已在18個省(區、市)發現,嚴重威脅我國農業及糧食生產安全。鑒于目前我國無防治該蟲的登記農藥,根據《農藥管理條例》有關規定,我部在專家論證的基礎上,提出如下應急用藥防治措施。
一、明確應急用藥產品范圍。本著防控用藥的有效性、安全性、經濟性原則,專家組在充分論證的基礎上,提出了25種應急使用的農藥產品(詳見附件)。各地農業農村部門要結合當地實際情況選擇推薦藥劑,推薦給農民使用。
二、加強應急用藥監督管理。各地農業農村部門要督促企業、經營單位建立生產銷售臺賬,加大監督抽檢力度,并依法嚴肅查處涉嫌假冒偽劣行為,確保農藥產品質量。
三、強化應急用藥指導服務。各地農業農村部門要加強草地貪夜蛾監測預警,加大培訓力度,深入田間地頭指導農民因地制宜選擇用藥產品,科學確定使用時期、使用劑量和使用方法,嚴格按照安全間隔期用藥,嚴防長殘留農藥造成農殘超標。加強使用安全風險和藥效監測,一旦發現作物藥害、使用效果不佳等情況,要及時采取措施并報我部。
四、限定應急用藥使用時間。根據草地貪夜蛾的發生規律和防控實際需要,暫定應急用藥時間至2020年12月31日。
各省(區、市)農業農村部門在組織草地貪夜蛾防治技術研究與試驗中,若發現其它經濟安全有效的藥劑,可及時向我部推薦。
附件:草地貪夜蛾應急防治用藥推薦名單
農業農村部辦公廳
2019年6月3日
草地貪夜蛾應急防治用藥推薦名單
單劑: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茚蟲威、四氯蟲酰胺、氯蟲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氟氯氰菊酯、甲氰菊酯、溴氰菊酯、乙酰甲胺磷、虱螨脲、蟲螨腈、甘藍夜蛾核型多角體病毒、蘇云金桿菌、金龜子綠僵菌、球孢白僵菌、短穩桿菌、草地貪夜蛾性引誘劑
復配制劑: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茚蟲威、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氟鈴脲、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高效氯氟氰菊酯、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蟲螨腈、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虱螨脲、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蟲酰肼、氯蟲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除蟲脲·高效氯氟氰菊酯
如何打贏草地貪夜蛾阻擊戰
農民日報 記者王巖、顏旭
近段時間以來,外來入侵生物草地貪夜蛾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它的危害到底有多大?在我國的蔓延態勢如何?如何有效防治?對此,記者采訪了中國農科院植保所玉米害蟲組研究員、國家玉米產業技術體系崗位專家王振營。
“公眾對這個蟲子有許多誤區,既要高度關注和重視,也要加強正確認識和科普宣傳。”王振營表示,草地貪夜蛾是危害性很強的入侵害蟲,由于我國政府高度重視,并且具有完善的監測及蟲情普查體系、專業的統防統治隊伍、多樣的防治器械,應急能力較強。我們能夠做到監測到位,防控及時有效,有害但不成災,公眾不必因此恐慌。
記者:草地貪夜蛾是種什么樣的蟲子?它有什么特性?該如何識別?
王振營:草地貪夜蛾原產于美洲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廣泛分布于美洲大陸,是當地重要的農業害蟲,對玉米為害尤為嚴重。其對多種化學農藥產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同時具備外來入侵生物的特征,是一種危害性極大的害蟲。
草地貪夜蛾是雜食性害蟲,寄主植物廣泛,可寄生在玉米、苜蓿、蕎麥、棉花、水稻、花生、高粱、甜菜、大豆、煙草、番茄、馬鈴薯等80余種植物。其繁殖能力強,單頭雌蛾最高可產2000粒卵。遷飛能力強,外號“行軍蟲”,一晚可飛行100公里,成蟲在產卵前可遷飛500公里。有報道稱,草地貪夜蛾成蟲在30小時內就可從美國的密西西比州遷飛到加拿大南部,路程達1600公里。并且適生范圍廣,從11-30攝氏度,都是它的適生溫度。
草地貪夜蛾是鱗翅目、夜蛾科、灰翅夜蛾屬。它幼蟲有兩個主要特征:一個是頭部有一個倒Y型斑。另一個是在它的腹部末節,4個背面黑斑呈正方形排列,這是它最典型的特征。
記者:草地貪夜蛾危害有多大?在全球的擴散路線是怎樣的?
王振營:草地貪夜蛾嚴重威脅玉米等作物的生產安全,其為害可以貫穿玉米整個生育期,在沒有防治的玉米田,最嚴重的情況,100%的植株被害,心葉被咬爛。
草地貪夜蛾自2016年年初傳入非洲后,截至2018年1月,就幾乎使得撒哈拉以南的44個國家全部淪陷,嚴重影響了當地的玉米生產。據報道,僅在已被入侵的非洲12個玉米種植國家中,草地貪夜蛾為害使得玉米年減產830-2060萬噸,經濟損失高達24.8-61.9億美元。
2018年8月,印度官方首次證實草地貪夜蛾入侵西海岸的卡納塔克邦。緊接著,聯合國糧農組織和國際應用生物科學中心先后向全世界發出了草地貪夜蛾將在亞洲和大洋洲等地區快速蔓延的預警。隨后,該蟲在印度迅速擴散至泰米爾納德等6個邦。
2018年11-12月,孟加拉國、斯里蘭卡、緬甸和泰國相繼發現入侵。2019年1月入侵我國云南,發生范圍逐步擴大到廣西、貴州、廣東和湖南等省(區)。
記者:當前草地貪夜蛾在我國的為害情況怎樣?未來趨勢如何?
王振營:據農業農村部發布的病蟲情報,截至5月8日,已有云南、廣西、貴州、廣東、湖南、海南、福建、浙江、湖北、四川、江西11省(區)52個市(州)230個縣(市、區)查見玉米受害,發生面積101.68萬畝。此外,在云南普洱、德宏和臨滄還發現草地貪夜蛾為害甘蔗苗,發生面積5.52萬畝,部分地塊受害較重。目前發生區域均已進行了防治,有效地控制了草地貪夜蛾的為害。
草地貪夜蛾為遷飛性害蟲,我國鄰國基本都已發生,境外蟲源地域范圍廣,種群數量巨大。且西南、華南、江南等地已進入春玉米播種和生長期,適宜草地貪夜蛾取食為害。伴隨西南季風,自5月中旬開始,境外蟲源以及在我國云南、廣西等地區定殖繁衍的成蟲,可進一步遷飛擴展至長江和江準流域,6-7月份,可繼續北遷至黃淮、華北乃至東北和西北地區,蟲情有擴散蔓延的危險。
記者:防治草地貪夜蛾,我們采取了哪些應對措施?
王振營:一是提前防范,確保監測預警到位。去年8月草地貪夜蛾入侵印度后,我們及時撰寫了《危險性害蟲草地貪夜蛾傳播為害情況》向農業農村部種植業司匯報。部里非常重視,讓全國農技中心和中國農科院植保所制定了監測與防控預案。
去年12月,農業農村部下發了《關于加強草地貪夜蛾監測預警工作的通知》。今年1月3日,全國農技中心下發了《關于做好草地貪夜蛾侵入危害防范工作的通知》,及時組織各地技術人員加強監測預警,在云南、廣西等邊境省(區)設立重點監測點,架設高空測報燈和黑光燈,開展燈誘成蟲系統監測,力爭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預警。正是由于充分的事先防范措施,草地貪夜蛾成為目前我國唯一一個在入侵第一時間就觀測到的外來生物。
二是迅速行動,第一時間查明情況。今年1月11日,云南省植保植檢站報告,在普洱市江城縣發現疑似草地貪夜蛾幼蟲為害。全國農技中心派出工作組會同中國農科院植保所的專家們火速趕赴現場,實地查明確認草地貪夜蛾已侵入我國。
三是精心組織,遏制草地貪夜蛾蔓延為害。全國農技中心組織專家研究制定了《草地貪夜蛾測報調査方法》,發布了《2019年草地貪夜蛾防控技術方案(試行)》,確定了采取生態調控、理化誘控、應急防控、區域聯防、統防統治等防控策略。當地農業部門利用救災資金購置了殺蟲燈、噴霧機等防治物資器械,指導農民開展應急防治。
由于草地貪夜蛾是我國新入侵害蟲,國內尚無登記農藥可用,中國農科院植保所已經完成了21種常用化學農藥對草地貪夜蛾的防治效果評價,篩選出了一批對草地貪夜蛾高效、低毒的化學農藥用于應急防治。同時在殺蟲燈誘殺技術、性誘劑監測與誘殺技術、生物農藥選用等方面也開展了相應研究工作。
國外的經驗表明,赤眼蜂等天敵昆蟲的釋放,也是有效的。我們已經從本國已有的天敵昆蟲中進行篩選,還可以考慮在原產地引入一些天敵,本地進行擴繁利用。但畢竟,草地貪夜蛾是一個新入侵害蟲,在我國的發生為害規律還無法在短時間內掌握。因此,需加強發生規律和防控技術的研發,加大培訓和宣傳力度。
記者:下一步該如何加強防控,進行有效防治?
王振營:一是強化監測預警。全國農技中心已組織在全國26個省份220個縣點設立草地貪夜蛾性誘監測點,各地應結合地面測報燈、高空測報燈誘測情況,強化成蟲監測,及時掌握其遷飛發生動態,發布蟲情預報信息。
二是加強蟲情普查。各省特別是南方省份應加強草地貪夜蛾監測調查工作,組織各地迅速開展田間普查工作,確保在蟲情發生的第一時間掌握情況。
三是科學指導防控。組織制定防控技術方案,抓住成蟲、低齡幼蟲防控的最佳時期,優先選用物化誘控、生物防控措施。可參考聯合國糧農組織防控草地貪夜蛾指導手冊及國外登記防控農藥,早期施用多殺菌素和Bt等生物農藥,發生嚴重的地塊施用甲維鹽、氯蟲苯甲酰胺、啶蟲脒、乙基多殺菌素等藥劑進行防治,壓低蟲源基數,遏制蔓延為害。
但需注意,草地貪夜蛾具有很強的抗藥性,廣大農民在用藥的時候,要注意輪換和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方式的殺蟲劑,根據田間種群監測及經濟為害水平來決定是否需要防治,避免頻繁用藥,還要根據農藥使用說明書推薦的濃度和劑量進行適量噴施,以延緩草地貪夜蛾抗藥性的產生。
四是加強宣傳培訓。各地要提高認識,加強草地貪夜蛾的宣傳培訓力度,使農技人員、廣大農戶掌握該蟲識別方法、調查方法、生物學特性、發生為害和防治技術等知識,以爭取防控工作的主動性,真正做到早發現、早防治。
記者:使用化學農藥防治草地貪夜蛾,農藥殘留是否影響食品安全性?
王振營:不影響。因為每一種農藥都有安全使用間隔期。如果遵循使用方法且在安全間隔期以內使用,就不會對農產品產生多大影響。我們推薦使用的甲維鹽(一種半人工的抗生素)、氯蟲苯甲酰胺等,這些都屬于高效、低毒農藥,在我國綠色食品生產上也是可以使用的。
記者:草地貪夜蛾進入我國,是否與走私以及檢疫不到位有關?
王振營:沒有關系。這種外來入侵害蟲和檢疫性害蟲在傳播途徑上有很大不同,一般檢疫性害蟲可通過貨物走私、旅客攜帶的植物產品進入,口岸可以通過檢疫來截獲。但草地貪夜蛾從高空遷飛而來,檢疫不適用于遷飛性害蟲。
記者:此次對草地貪夜蛾的防治,對以后防止外來生物入侵方面,有哪些值得借鑒的經驗?
王振營:對于遷飛性害蟲,首先要加強國際合作,密切關注國際上一些重大有害生物在全球蔓延的趨勢,從而提前做好應對預案,防患于未然。其次,外來生物一旦入侵,要及時進行監測防控,同時加大宣傳,讓農民或者基層植保技術人員能夠及早地認識并識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