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網? 一根甘蔗渾身是寶,除榨糖外,蔗渣造紙、蔗葉和制糖濾泥開發成有機肥、廢蜜糖生產酵母、廢水處理后灌溉農田……以甘蔗資源為核心,隴川、瀾滄兩縣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不斷延長產業鏈,傳統蔗糖產業正向生物基化工、食品工業、發酵工業等轉化升級,讓一根甘蔗從頭甜到尾。
做足優勢拓展甜蜜產業圈
去年12月,普洱市瀾滄拉祜族自治縣的糖廠進入新的榨季。在云南中云勐濱糖業有限公司廠區,運送甘蔗的車輛來來往往,車間機器轟鳴,開足馬力生產。
“甘蔗砍收后直接送入糖廠生產蔗糖,產生的副產物主要有蔗渣、廢糖蜜、濾泥等。蔗渣首先用于滿足本廠鍋爐燃燒自用,剩余的蔗渣打包用于打漿造紙;產生的糖蜜可以用于發酵生產酒精;濾泥又可以生產有機肥料。”捧著新榨出的白糖,公司總經理陳玉春介紹,通過發展糖業循環經濟,我們基本能做到一根甘蔗“吃干榨盡”。
近年來瀾滄縣以“糖業二次創業”為契機,大力推進發展糖業循環經濟,加強副產物綜合利用,變廢為寶,蔗渣、廢糖蜜、濾泥等副產物得到充分有效高值利用,顯著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
在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隴川縣城子鎮巴達村,甘蔗又獲豐收,種植戶張智良臉上露出了開心的笑容。他說:“我們種甘蔗已經種出了感情,特別是近幾年甘蔗政策好、價格穩定,我們種得放心。”
隴川縣蔗糖產業已有50多年歷史,是該縣傳統支柱產業,各族群眾增收致富的重要來源。甘蔗也是全縣種植規模最大、覆蓋率最高、群眾增收最穩定的產業。
一根甘蔗從種到收,一粒白糖從無到有,展現的不僅是蔗糖產業的變化,也給兩縣群眾帶來甜蜜日子。2021年,兩縣共種植甘蔗62.97萬畝,甘蔗產量302萬噸,蔗農22萬人,甘蔗種出了村民的甜蜜致富路。
如今,蔗糖產業已成為我省邊疆民族地區重要的區域性支柱產業。如何圍繞蔗糖產業,做好“甜蜜文章”,拓展“甜蜜產業圈”,實現持續發展?
隴川、瀾滄兩縣立足甘蔗特色產業優勢,實施精準招商、產業鏈招商,引進酵母行業亞洲第一、全球第二的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利用制糖產生的副產品糖蜜為原料,生產高附加值的酵母系列產品,解決以往糖蜜只用于生產酒精的產品單一、市場有限、價值不高等問題,推動糖業延鏈補鏈強鏈“二次創業”。
轉化升級延伸制糖產業鏈
隆冬時節,記者走進隴川縣安琪酵母(德宏)有限公司,在成品展示區,烘焙面食領域產品、食品調味領域產品、營養健康及化妝品領域產品琳瑯滿目。“這是隴川最‘甜’的企業,2011年落戶隴川,拓展產業鏈、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率和產品價值,實現蔗糖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隴川縣委宣傳部副部長雷秋英說,公司產業現代化、智能化、產量高、效益高,產業來源于農業、服務于農業、實現綠色循環。
據介紹,隴川縣安琪酵母(德宏)有限公司,是國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公司依托酵母技術與產品優勢,建立一條上下游密切關聯的產業鏈,打造了以酵母為核心的多個業務領域,形成了多產品、多業務、多事業的戰略布局。
安琪酵母項目在制糖產地建廠就近消化糖蜜,有助于制糖企業消解環保壓力和降低糖蜜采購運輸成本,同時,運用“濃淡分開、廢水資源化”綜合治理技術,將從酵母有機廢水處理過程中回收的有機質變廢為寶,生產生物有機肥,實現了資源綜合利用。2021年,隴川縣安琪酵母項目消耗糖蜜17.33萬噸,生產干酵母3.44萬噸、生物有機肥5.2萬噸,形成了“原料來自產品加工、主產品端上餐桌、衍生產品又為農業服務”的循環經濟產業鏈。
在瀾滄縣勐朗鎮富本工業園區,安琪酵母(普洱)有限公司一期工程即將投產。“生產酵母的主要原料是甘蔗、甜菜制糖后的副產物——糖蜜,因此,安琪選擇在糖蜜產地建廠,既能就近消化糖蜜,降低制糖企業的環保壓力,節省糖蜜運輸的能耗,也給以制糖為主要產業的較不發達地區貢獻更多的稅收和就業崗位。”安琪酵母(普洱)有限公司總經理周宜介紹,我們分兩期建設年產1.5萬噸干酵母和1.7萬噸酵母抽提物生產線,項目達產后預計年可實現營收7.8億元,創利稅過億元,增加就業500多人。
聚焦建鏈、補鏈、延鏈、強鏈,不斷推進產業鏈向價值鏈中高端挺進,隴川縣、瀾滄縣把安琪酵母公司作為“鏈主”企業培養,打造比較優勢明顯、帶動輻射能力強、就業容量大的產業,為培育生產標準、技術集成、管理科學、品牌知名和產業集聚的農產品加工綜合利用主體,提升農產品精加工及副產物綜合利用水平開辟了新路徑,提升了產業發展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這一“鏈”鎖反應,實現了傳統制糖業逐漸向高效生態產業的轉變。云報全媒體記者?胡梅君?沈浩?管毓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