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滄蔗區
創新強鏈 推動“一根甘蔗吃干榨盡”
臨滄是云南省種蔗產糖較早的州市之一,經過近60年幾代人的不懈努力和改革發展,產糖量連續13年居全省第一,是全省最大的蔗糖生產基地。近年來,臨滄市委、市政府出臺系列文件,支持耿馬自治縣整合全市蔗糖產業資源,集中進行精深加工和延伸產業鏈,推動蔗糖產業全產業鏈聚集發展,圍繞“一根甘蔗吃干榨盡”思路,依托耿馬綠色食品工業園區,著力打造上中下游聯動的蔗糖產業鏈。目前耿馬蔗糖產業已初步形成產業鏈閉環、科技含量高、帶動農民增收多的優勢產業集群,基本實現產業帶動區域經濟的發展。耿馬蔗糖全產業鏈已逐步成為臨滄蔗糖高質量發展的一張名片。
一、耿馬自治縣蔗糖產業發展現狀
(一)戰略地位高。耿馬自治縣是國家51個糖料蔗核心基地縣(市)之一,是國家糖料生產保護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級區域性甘蔗良種繁育基地,是云南省唯一的“一縣一業”甘蔗特色縣。
(二)種植面積廣。耿馬自治縣甘蔗種植面積40萬畝,覆蓋9個鄉(鎮)、1個農場管委會、1個華僑管理區、68個村委會(社區),2.4萬戶農戶13萬人穩定持續發展甘蔗生產,蔗農人口占農業人口的60%,蔗農人均甘蔗收入達7000元,甘蔗收入占農民收入的60%以上。目前,共有境外甘蔗基地12.5萬畝。
(三)產業基礎牢。耿馬自治縣現有蔗糖、紙漿、酒精、復合肥等涉糖工業企業14戶,其中制糖企業4戶,日處理甘蔗能力達2.55萬噸,每個榨季可處理甘蔗300萬噸以上;有蔗渣制漿企業1戶,年產蔗渣漿板9.5萬噸;有糖蜜酒精企業1戶,年產酒精5萬噸以上。蔗糖產業已形成“糖、酒、紙、飼、肥、新材料”6大類34個產品產業鏈格局。
(四)經濟效益優。以縣為單位,耿馬自治縣甘蔗綜合利用居全國前列,工業入榨量、產糖量和酒精產量居全省第一。2021/2022榨季,耿馬入榨甘蔗207.29萬噸,實現蔗款、蔗運費9.9億元,全產業鏈實現稅收約1.5億元,全縣蔗農甘蔗收入8億元、人均7000元以上。蔗糖產業是耿馬自治縣關聯度最大、涉及面最廣、影響最深的重要支柱產業,“一根甘蔗”已占到全縣經濟規模、財政收入和農民收入的半壁江山。
二、打造耿馬蔗糖全產業鏈的創新做法
(一)穩住基地,確保產業基礎得到保障。圍繞“穩住縣內面積、拓展境外規?!钡倪壿嫞鶕煌瑓^域產業基礎和資源稟賦,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引導原料生產向適宜區域集中,加大境外種植,推進基地規?;?、規范化、集約化發展,著力建設規模大、標準高、質量好的原料基地。目前,耿馬全縣甘蔗種植面積穩定在40萬畝,境外甘蔗基地12.5萬畝。
(二)利益聯結,推動產業組織化機制化發展。從產業鏈利益聯結機制入手,以訂單、務工、協作、股份為紐帶,規范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及種養大戶,大力組建甘蔗種苗、農機、植保等專業合作組織,提升產業組織化、集約化水平,截至目前,耿馬培育甘蔗生產合作社268個(協會),成立互助1425個,涌現出耿馬鎮芒蚌村芒等合作社、允捧村鄉情合作社等大批農戶土地入股、保底分紅、集中集約經營的新型經營主體。
(三)科技引領,推動產學研一體化發展。依托云南省農科院甘科所、云南農業大學、臨滄市甘蔗技術推廣站,已與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甘蔗研究中心、國家甘蔗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科研院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建立基層專家工作站(楊本鵬工作站),建成云南省甘蔗體系耿馬試驗站,通過科技創新、產研結合,實現科技成果轉化,提升附加值。自主研發的全膜覆蓋、機械化全膜覆蓋、單溝種蔗機三項技術獲國家知識產權專利,通過甘蔗全膜覆蓋技術推廣每畝可增產1.5噸以上,已被推廣運用到全國各蔗區。不斷加大對甘蔗良種引進、試驗、示范和推廣力度,加快甘蔗良種擴繁苗圃和二級擴繁園建設,良種良法配套技術推廣獲得云南省農業技術推廣二等獎。引進的云南紫辰投資控股集團,所掌握的制糖廢棄物資源高值化利用的生產工藝屬國內首創,其生產功能性肥料的技術處于國內領先水平,產業化應用后大大提高了制糖廢棄物資源利用率和產品的市場竟爭力。
(四)打造品牌,不斷提升產品質量和競爭力。依托“景戈塔”“三箐山”“白象”“大灣江”4個現有白砂糖品牌,不斷加強甘蔗產業的品牌培育打造、認定保護和宣傳推廣。鼓勵和支持企業進行無公害蔗糖、綠色底糖、有機蔗糖認定和產品認證,積極申報知名商標、著名商標、馳名商標,提升“耿糖”原生態品牌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目前耿馬已有景戈塔等2個品牌成為云南省著名商標,白象牌通過國家綠色制造示范認定,正在大力推進國家綠色蔗糖認證和10萬畝綠色甘蔗基地認證。耿馬南華華僑糖業有限公司年生產食用酒精5萬噸以上,市場份額占西南地區的70%,已成為貴州、四川、重慶等知名品牌白酒生產企業以及云南白藥集團等藥企的最大食用酒精供應商。
(五)打造園區,推進蔗糖全產業鏈集聚發展。
高質量規劃建設園區,以耿馬綠色食品工業園區為依托,做到力量向園區集結,政策向園區傾斜,資源向園區聚集,財力向園區保障,集中要素資源、優勢力量推進蔗糖精深加工及配套產業發展。把延伸產業鏈項目作為綠色工業園區精準招商的發力點,聚焦蔗糖上下游產品及配套產業,開展點對點招商,上門對接、上門服務,確保50%以上的入園企業為涉糖產業,打響“綠色食品”牌,力爭打造成為全省乃至全國蔗糖產業規模最大、產業鏈最為完善的蔗糖產業園區。2022年,園區實現營業收入31.32億元,工業總產值37.25億元,帶動就業2655人。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盡管耿馬的蔗糖全產業鏈打造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亟待破解的困難問題。一是基地鞏固提升壓力較大。蔗區面積持續縮減,替換種植現象突出,拓展境外種植面積阻力大,全市種蔗面積已由十二五末的176萬畝縮減到106萬畝,入榨量由624萬噸縮減到440萬噸。二是園區綜合承載能力較弱。耿馬綠色食品工業園區2019年才全面啟動開發建設,園區的道路、供排水、電力、集中治污、保障房等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尚處于快速推進階段,配套水平相對較低,要素保障和綜合承載能力依然較弱,制約了項目招商和項目入園。三是招商成效不明顯。落地園區的蔗糖精深加工項目較少,帶動能力不足,白砂糖仍以大包裝方式外賣,蔗糖綜合利用和副產品加工企業引進培育措施滯后,產業鏈延伸亟待加強。四是技術研發能力滯后。耿馬蔗糖產業鏈正在逐步形成、完善,一些延鏈項目還未形成規模,產業鏈建設基礎較薄弱,目前的技術研發主要集中在產業鏈前端的種植繁育環節,產業鏈后端的精深加工技術研發和機制建立較為滯后。
四、對策建議
(一)堅決打好原料基地“保衛戰”。作為“第一車間”,蔗區的穩定直接關系到整個產業的發展走向,從原料抓起已經成為行業共識。要始終堅持把原料保障作為重要的戰略基礎,千方百計穩住面積、保住產量。以鄉(鎮)為單位,科學制定穩定糖料蔗面積、產量目標,上下同心同力,深入一線抓落實。同時,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優勢,加大投入,宜蔗種蔗,穩定面積。保證良種供給,持續做好良種的引進、試驗、示范、推廣工作;鞏固好測土配方施肥的成果應用,推廣甘蔗專用高效肥;持續推廣全膜覆蓋技術,推進標準化種植。
(二)堅決打好技術創新“攻堅戰”。加強與科研院所、高校在蔗糖產業科技創新服務、科技成果轉化、科技攻關、高尖端人才引育等方面開展合作,努力提高蔗糖產業的附加值和競爭力。組織各有關部門和糖企業堅持科技創新引領,加大研發投入力度,不斷激發創新活力。推廣應用中國熱科院生物研究所楊本鵬專家團隊研發的“甘蔗提質增效整裝技術”模式,提高蔗糖單產,降低成本,減少用工。
(三)堅決打好園區建設“陣地戰”。全面建立園區工作聯動機制,凝聚起推動蔗糖全產業鏈建設的強大工作合力,持續改善園區營商環境,用高水平服務、高質量營商環境換取蔗糖全產業鏈建設速度和效率。建立健全市、縣推進蔗糖全產業鏈建設保障機制,加快形成上下聯動、左右配合的工作合力,加快推動園區基礎配套設施建設,保障和促進蔗糖全產業鏈建設。整合優化園區內設機構,配齊配強園區隊伍,建立完善與各職能部門的協調互動機制,全面增強園區推動發展、服務發展的能力。
(四)堅決打好招商引資“持久戰”。把蔗糖產業鏈項目作為精準招商的發力點,引導龍頭企業充分發揮帶動作用和聚集效應,立足現有產業基礎的延伸方向,通過走出去、請進來,以商招商等方式,加大蔗糖產業上、中、下游招商推介和引資工作力度,深入推進產業向縱深方向發展,形成“滾雪球”式的集群發展效應,構建回路閉合循環經濟鏈,讓“每一根甘蔗吃干榨盡,從頭甜到尾,從頭賺到尾”。(臨滄市工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