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糧糖業崇左糖業廠貌
◎上證報新疆調研組
10月中下旬,天山南北的甜菜相繼進入大規模采收期,甜菜糖也迎來新一輪榨季。
有著“中國糖王”之稱的中糧糖業(600737),也到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時期。“公司各工廠已開機壓榨,正在搶抓生產‘黃金期’。”在中糧糖業總部,公司董秘郭順杰向上海證券報記者介紹,根據市場調研測算,預計食糖明年仍存在供需缺口,糖價大概率將維持高位。
番茄業務是中糧糖業的另一大支柱產業,今年前三季度,這一業務板塊為公司貢獻了不俗的業績。多重因素提振下,中糧糖業今年1至9月盈利14.4億元,同比增長近九成。
深耕新疆多年,中糧糖業食糖和番茄兩大產業規模均居全國之首,全產業鏈布局讓其具備穿越行業周期的能力。如今,面對新疆自貿試驗區全面啟動建設的歷史機遇,中糧糖業將加快轉型和發展,為新疆高質量發展貢獻“中糧方案”。
“糖拌西紅柿”走天下
“南甘蔗,北甜菜”,我國制糖行業一直有此說法。其中,甜菜含糖率在16%至20%之間,是保障我國食糖安全不可或缺的作物。新疆則是我國甜菜糖主產區之一,產量約占我國甜菜糖總產量的45%。從10月底開始,新疆的甜菜相繼進入大規模采收期。
作為我國最大的食糖企業,總部位于新疆昌吉的中糧糖業正鉚足干勁,全力以赴投入到生產中。“公司糖廠已陸續開榨,開工率保持較高水平。”郭順杰介紹,澳洲糖業公司甘蔗加工量以及產糖量高于10年平均水平,國內漳州糖業項目也在建設中,預計明年上半年投產,屆時可增加35萬噸/年煉糖能力。
食糖產業是中糧糖業的主營業務,有著從國內外制糖、進口及港口煉糖、國內貿易、倉儲物流的全產業鏈運營模式。中糧糖業辦公室總經理楊靜介紹,在制糖方面,中糧糖業在廣西、云南、新疆等優勢原料主產區均有布局,年產食糖達70萬噸;在海外,公司運營有澳大利亞昆士蘭州的Tully糖業,年產原糖30萬噸。在進口及煉糖領域,公司也是我國最大的食糖進口貿易商之一,煉糖產能超過200萬噸/年,穩居國內行業首位。
番茄業務則是中糧糖業的另一大支柱產業,目前可年產大包裝番茄醬30萬噸,在全球番茄制品市場中,已成為亞洲最大、世界第二的番茄加工企業。
受益于糖價和番茄市場價格上漲,中糧糖業業績也創下新高。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收238.73億元,實現凈利潤14.41億元,同比增長近九成,其中第三季度盈利6.72億元,同比增長近426%。
郭順杰表示,糖和番茄都屬于周期性農產品,由此中糧糖業被認為是一家周期性的農產品加工類上市公司,但從2015年至今,無論是在行業周期高點還是低谷,中糧糖業盈利能力一直非常穩健。
“能夠抗周期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公司煉糖業務的縱深式發展,公司將食糖產業鏈延長,加上煉糖規模擴大,平滑了大宗商品商情的周期性影響。”郭順杰介紹,公司擁有全國最大的精煉糖產能,開工率處于行業領先水平,公司的精煉糖在市場具有一定的品牌溢價能力。除此之外,公司糖源豐富,包括國內、進口以及儲備糖,公司對糖源的把控能力強,且享受配額的相關政策優勢。
“近些年,公司強化品牌建設,不斷改善產品結構,已從過去短平快的貿易公司,變為能夠穿越周期、具備可持續發展能力的企業。”郭順杰說。
搶抓機遇再出發
今年,新疆提出充分釋放資源潛力,加快形成以“八大產業集群”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打造綠色有機果蔬產業集群被列為新疆“八大產業集群”之一。
立足自身優勢,中糧糖業積極推動綠色有機果蔬產業集群建設,作為新疆番茄產業鏈中的鏈主企業,公司已參與牽頭自治區及行業政策的制定,共同打造新疆紅色產業名片。
“我們加強與政府溝通,把當地所‘需’和糖業所‘能’結合起來,把政策性支持和市場化手段結合起來,強化甜菜和番茄的產業聯動,結合地域發展情況和客戶需求整體考慮,推動中糧糖業轉型升級,把在疆業務做大、做實、做好。”郭順杰表示,下一步,公司食糖業務要“穩住基本盤”,其中自產糖要強化行業引領、研發和品牌雙突破,做到“名”“利”雙收;煉糖將逐步連點成線,引領供給側改革;貿銷業務進一步加強商情研究,搶抓機遇提升份額。
郭順杰介紹,番茄業務方面,目前國內市場已蓄勢待發,公司要做的就是加快轉型,市場從出口為主逐步轉向國內,產品從大包裝為主轉向小包裝,用專業、系統、堅定的品牌思維發展番茄業務。同時,番茄和甜菜糖業務在運營邏輯上進行協同、嵌套,實現“1+1>2”,寫好“糖拌西紅柿”的新故事。
“隨著新疆自貿試驗區成立,我們又迎來一個重大發展機遇,公司將積極發揮區域優勢、積極探索打開中亞市場,發展邊境進出口業務,為新疆高質量發展貢獻‘中糧方案’。”郭順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