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源自:廣西日報
全區桂糖系列良種覆蓋率98% “雙高”種植基地超500萬畝 產業鏈發展不斷完善? 廣西“甜蜜事業”連續32年領跑全國
連日來,扶綏縣渠黎鎮蔗農利用農機加緊收獲糖料蔗,確保新榨季原料用蔗需求。盧文斐/攝
2023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西時強調,廣西是我國蔗糖主產區,要把這一特色優勢產業做強做大,為保障國家糖業安全,促進蔗農增收致富發揮更大作用。
全國每三勺糖,就有兩勺來自廣西。作為全國最大的糖料種植基地和食糖主產區,廣西糖料蔗種植面積和食糖產量連續19個榨季占全國60%左右,是名副其實的中國“糖罐子”。2023年,全區糖業發展總體趨穩向好。2023/2024年榨季,全區糖料蔗種植面積約1124萬畝,同比增加4萬畝;預計糖料蔗入榨量5000萬噸,同比增長21.3%;預計食糖產量600萬噸,同比增長14%。截至目前,廣西糖料蔗種植面積和食糖產業已經連續32個榨季居全國第一。
我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廣西重大方略要求,通過深化糖業體制機制改革,統籌推進糖料蔗穩產提質增效和糖產業鏈優化升級,以產業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培育良種優品、擴大種植面積、打造地方品牌、補鏈延鏈強鏈,推動廣西“甜蜜事業”再上一個臺階,切實發揮廣西糖業在維護國家食糖安全、助力鄉村振興、促進民族團結、維護邊疆安寧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研”“進”下功夫,穩住糖業“第一車間”
時下,正值甘蔗收獲的季節。在崇左市廣袤的蔗田里,運蔗車輛往來阡陌間;在來賓的鳳凰東糖糖廠外,排滿了運蔗車輛,糖廠壓榨機器開足馬力24小時轟鳴……自2023年12月進入榨季以來,我區各地收蔗、運蔗、榨蔗,從田間地頭到糖廠,到處呈現一派繁忙的景象。
目前,廣西糖料蔗種植面積穩定在1100萬畝以上,食糖產量穩定在600萬噸左右。“食糖產量穩定取決于甘蔗產量,蔗種好不好是最關鍵的一環。”來賓東糖鳳凰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甘蔗好收成需要科技內核,良種是糖業的“芯片”,更是幫助蔗農增產增收的“密碼”。
針對不盡相同的土地條件和氣候特點,廣西各地科研部門“各顯神通”,因地制宜培育甘蔗良種。研發出既有針對旱地、瘦地種植的“桂柳1539”品種,在貧瘠土地上種植能增產1.5噸以上;也有適合全程機械化收強宿根性的桂糖44;更有畝產高、糖分高、早熟、抗性強的桂糖42,該品種本榨季的收購價可達每噸540元,相對普通品種每噸高出了30元。
2020年至2022年,我區順利實施第一輪糖料蔗良種良法技術推廣政策后,全區糖料蔗良種覆蓋率目前達98%,其中廣西自育品種覆蓋率89.8%,有力促進糖料蔗增產增效。
在推廣良種種植的同時,我區持續聚焦“蔗進”,以培育推廣良種和擴大種植面積為糖業發展上了“雙保險”。在來賓市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的興賓區黃安村優質“雙高”糖料蔗基地,通過積極探索蔗田“小塊并大塊”的現代種植模式,種植、施肥、收割、送料全交由機器完成,蔗農還可以將土地委托給合作社管理,甘蔗單產每畝平均提高2噸左右,土地租金從以前的每年200元左右增至如今的600—1000元,大大提高生產效率和村民的收益。
我區多措并舉,通過提高蔗農收益確保種植面積“穩中有進”。從規范訂單農業發展、到實施糖料蔗收購“首付價+糖價聯動”機制,不僅形成了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新型農企關系,還通過二次結算方式提高糖料蔗收購價格,讓蔗農充分享受糖價上漲紅利。2023/2024年榨季已備案訂單合同55.9萬份,涉及農戶65.07萬戶,訂單面積基本實現全覆蓋,大大增強了農民種蔗的積極性。
當前,我區建成萬畝連片“雙高”基地28個,“雙高”基地建設超500萬畝,劃定糖料蔗生產保護區1159萬畝。在新的一年里,廣西糖業部門更是上下主動作為,寸土必爭,扎實推進糖料蔗生產保護區“桉退蔗進”專項行動,力爭改擴種面積取得新突破。
推動“二次創業”? 向改革要生產力“增量”
走進南糖伶俐糖廠內,運蔗車進行卸蔗作業后,原料蔗源源不斷送入翻板機,進入蔗槽,隨后經壓榨、澄清、蒸發、結晶、分蜜等幾十道工序,最終晶瑩剔透的成品白砂糖通過自動化生產線操作,由機械臂進行裝包碼垛。
目前,我區近五成的糖廠裝備了自動包裝碼垛、自動卸蔗平臺,自動分蜜機和DCS自動控制得到普遍應用。制糖企業生產經營效益明顯提升。
我區制糖行業一度“散、小、弱”問題突出。為提升糖業競爭力,加快推進行業戰略重組和產能整合,自2019年以來,廣西推動糖業產業開展“二次創業”,圍繞提高生產能力、保護蔗農權益、放開甘蔗市場、兼顧地方利益、整合加工能力、培育知名品牌、拉長產業鏈條、做大糖業產業,深化糖業體制機制改革,著力“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推動糖業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充分激發經營主體活力。
隨著制糖企業戰略重組和產能整合持續推進,全區糖業集團數量從“十三五”初期的17家減少至10家,其中年制糖能力超百萬噸的制糖企業集團6家;糖廠數量從104間優化至79間,累計關停糖廠25間,淘汰落后產能9.65萬噸/日,平均單廠日處理糖料蔗能力由6850噸左右提高至7500噸左右。
2020年以來,國家實施糖料蔗生產全程機械化作業補貼政策。借助“二次創業”的東風,我區開展糖料蔗收獲機具研發攻關,提高機具可靠性、適用性、穩定性。全區糖料蔗聯合收獲機擁有量從2013年不足20臺增加到目前的2500臺,并在全區推廣“田間砍倒—機械搬運—集中剝葉除雜—糖廠壓榨”的分步式機收模式。2023年全區建設分步式機收點80個,每畝降低砍收成本約200元。2022/2023年榨季,全區糖料蔗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69.07%,其中機耕率99.7%、機種率66.25%、機收率31.03%。
通過完善糖料蔗購銷市場機制,著力提高糖料蔗生產水平、推動制糖企業高質量發展,加快淘汰落后產能,提高科技創新能力等措施,廣西糖業不斷提質、降本、增效,進入高質量發展“快車道”。
提高附加值? 全產業鏈優化升級
在廣西福斯派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廢棄的甘蔗渣經過降解后,由設備施壓成型、切邊、除塵、檢驗、包裝,制作成可降解的環保新餐具。這是糖業循環經濟產業鏈上的重要一環。
每年將蔗渣中90%以上蔗髓回收送鍋爐燃燒用于發電,粗蔗渣可作為造紙原料,形成集團紙業年產漿紙15萬噸的規模。來賓東糖集團在發展糖業經濟產業鏈中,大幅度提高了公司的產值。
一根甘蔗渾身是寶,蔗渣造紙、蔗葉和制糖濾泥開發成有機肥、廢蜜糖生產酵母、廢水處理后灌溉農田……2023/2024年榨季,我區糖料蔗種植面積超過1100萬畝,預計糖料蔗產量4900萬噸。如此巨量的種植帶來的產業鏈延伸和糖料蔗的附加值提升,前景可觀。
當前,我區已形成了加快推進糖業全產業鏈發展格局,推動傳統蔗糖產業向生物化工、食品工業、發酵工業等轉化升級。如今,我區蔗渣、糖蜜、濾泥利用率100%,蔗葉離田綜合利用率33%,液體糖、藥用糖、注射用糖等深加工產品超過20個,環保餐具、酵母、生物肥等綜合利用產品超過30個。開展制糖企業包干處理禁燒重點區域蔗葉試點和蔗葉資源化綜合利用補貼試點,構建蔗葉收、儲、運、用體系,全區蔗葉離田利用率33.1%。
小甘蔗,逐漸形成了大產業。
近年來,隨著我區糖業產業持續延鏈、補鏈、強鏈,來賓市已建成完整的糖業循環經濟基地,形成制糖、漿紙一體化、環保餐具、酵母及其抽提物、生物肥等多類產品的制糖及綜合利用五大循環經濟產業鏈;崇左形成以制糖和造紙為主的第一產業鏈、以酵母和酵母抽提物味精為主的第二產業鏈、以糖果食品飲料為主的第三產業鏈。
目前,中國首個糖業發展專項產業園區——廣西·中國糖業產業園正在崇左加快建設。該產業園規劃有蔗糖精深加工生產基地、糖果休閑食品產業基地、制糖循環經濟產業基地及糖業文化旅游區。預計到2030年,園區核心區工業產值達1000億元以上。
我區牢記總書記的囑托,朝著糖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的方向發展,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延伸產業鏈、提高附加值,不斷提質、降本、增效,實現高質量發展。
長風過隘口,奮斗正當時。廣西糖業大有可為。□ 岑 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