蔗糖產業是廣西來賓市傳統優勢支柱產業,一端維系著國家食糖供給安全,另一端牽動著蔗農增收和產業工人就業穩定,是農業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既是“國之大者”,又是來賓市與鄉村振興關聯度最大、涉及面最廣、受益農民最多、影響最深的“甜蜜產業”。蔗糖產業的蓬勃發展,為農民帶來了穩定且可觀的收入,這不僅僅是物質上的回報,更是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今年以來,來賓市深入貫徹落實總書記關于廣西工作論述的重要要求,學方略、謀創新、抓落實,堅定不移創新求變拓寬“甜蜜”致富路,統籌推進糖料蔗穩產提質增效和糖業產業全產業鏈優化升級,建立完善更加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持續推進糖業高質量發展。
來賓市今年上半年糖業穩增長取得喜人進展,一組數據速覽發展成果:制糖工業產值71.95億元,同比增加31.49億元,本年度榨季進廠糖料蔗與食糖產量增量喜人,均占全區四成左右增量,同時農民收入50.53億元,帶動蔗農增收22.33億元,增長79.18%。糖業再次成為來賓市農民增收致富、推動鄉村振興的“甜蜜引擎”。
?多管齊下,原料保證提質保量
今年初,來賓東糖遷江有限公司從壓榨車間到生產車間到處一片繁忙景象,每天榨蔗量在15000噸左右,產品質量穩定。得益于“桉退蔗進”政策的實施,來賓東糖遷江有限公司蔗區去年新擴種甘蔗面積2.8萬畝,依托桂中治旱工程通水、實施滴灌水肥一體化,入廠原料蔗比上個榨季增產61.7萬噸。
今年以來,來賓市多方發力,積極保證糖料蔗產量與質量穩步提升。保證糖料蔗產量,基礎是農業用地“非農化”整治,確保“糖料蔗生產保護區面積不減少、糖料蔗種植面積不減少”,穩住“第一車間”。
截至7月20日,來賓市累計完成耕地恢復面積41.34萬畝、蔗進37.43萬畝。積極抓好春耕春種,全市完成種植182.9萬畝,提前完成自治區下達任務。
糖料蔗增產增質,關鍵在于抓好滴灌水肥一體化基地建設與糖料蔗良繁基地建設,以“精準滴灌”實現蔗區水資源的高效利用,以良種育種推廣促進單產提質。
來賓市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黃安優質“雙高”糖料蔗基地。(資料圖)
興賓區鳳凰鎮新隆村,甘蔗地里整齊擺放著一根根水管,仿若一條條黑色長龍,十分醒目。作為水肥一體化主體的滴灌設施已經鋪設好主要管道,預計今年內,村內所有“雙高”甘蔗地可以覆蓋水肥一體化式灌溉裝置。
興賓區遷江鎮,蔗田里條條滴灌水管成為糖料蔗生長助力,這背后是水肥一體化采取“政府引導、企業主體、農戶參與”的建設模式。政府通過政策、資金扶持,引進代建公司提供智能技術安裝服務,引導村民積極參與。遷江鎮已落實水肥一體化建設片區面積3.62萬畝,已完成布管4110畝。
市糖業發展局副局長韋秀敏表示,糖業部門要把糖料蔗的優質高產品種推廣好,重點推廣“桂糖42、44號”“桂柳05136”等品種,目前“柳城05136”的種植面積已經占全市甘蔗種植面積50%以上。通過糖廠優先收購、政策指導種植與補貼發放,實現良種高產脫毒蔗種植面積穩步增長。
今年,全市糖料蔗生產水肥一體化基地建設片區面積實際完成面積27.06萬畝,完成率90.2%。全市已建成一、二、三級糖料蔗良繁基地9個共14690畝,完成建設脫毒種莖加工廠10個,建立糖料蔗脫毒組培苗培育中心一個,年生產脫毒組培苗1000萬株。
?高屋建瓴,穩定生產管理保障
由于糖業抗風險能力較低,創新利益聯結機制、保障企業增效和蔗農增收,是來賓市能夠推動糖業產業做強做大、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企業與農民之間通過訂單連接,保障生產順利開展。
“我們與本地糖企簽訂了農業訂單,榨季不僅能獲得540元/噸的保底價,預計還將獲得糖價上漲的聯動收益。”黃安優質“雙高”糖料蔗基地負責人余才庫說道。
來賓市實施糖料蔗收購“首付價+糖價聯動”機制,當榨季白砂糖平均銷售價格高于聯動糖價時,根據二者價差和掛鉤聯動系數進行聯動二次結算。
此外,來賓市積極推進糖料蔗購銷市場改革,全面推行規范化訂單農業,建立縣鄉村三級調處機制,引導制糖企業加大對蔗農的扶持力度,推動制糖企業和種植主體之間建立起利益聯結、效益導向的新型農企關系。
在剛剛過去的榨季,得益于提前規劃布局,糖價在穩定的前提下有序提升。累計食糖含稅平均銷售價6552元/噸,比去年同期增加877元/噸。
今年以來,來賓市切實抓好新榨季訂單合同簽訂審核備案,持續全面推行規范化訂單農業。2024/2025年榨季13家制糖企業已簽訂合同面積186.98萬畝,訂單合同簽訂率98.28%,已核準備案面積168.2萬畝,核準備案率89.96%。
正值初夏,興賓區鳳凰鎮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黃安優質“雙高”糖料蔗基地,蔗林如海,種植大戶余云開正在檢查今年春種的生長情況,與以往不同的是,如今他種的甘蔗都有了“保險”。“我家有1600多畝甘蔗,年年都買甘蔗保險。”余云開說,有了這份保險,種植過程中面臨的風險可以有效分散,種植甘蔗的信心更足了。
蔗農所購買的保險保障內容主要為因自然災害、意外事故、病草蟲鼠害、野生動物損毀等造成產量端下跌,以及因保險糖料蔗換算價格高于購銷合同收購價格造成被保險人實際收益下降的風險。
作為廣西政策性糖料甘蔗種植保險的經辦機構之一,中國人保財險來賓分公司農業農村保險部副經理梁立珍告訴記者,該公司主要提供4類險種,其中甘蔗種植類保險、甘蔗完全成本保險的保費在相關文件中已明確,分別是每畝36元和72元,農戶只需繳納保險價格的20%,即每畝7.2元和14.4元,剩下部分保費由各級財政進行補貼,極大減輕了農民保障壓力。
今年,來賓市切實提高糖料蔗風險保障水平。統籌資金9300萬元落實政策性農業保險補貼,引導金融機構不斷創新甘蔗類保險,降低糖料蔗因產量和收益下降給蔗農帶來的風險,保障廣大蔗農權益。2023/2024年榨季以來,累計為4.11萬戶蔗農81.86萬畝甘蔗提供16.7億元的風險保障,為4.32萬戶蔗農賠付5721萬元。
創新驅動,全產業發展兩端增收
一根甘蔗,一頭連著蔗農,一頭連著企業。只有創新驅動發展,才能實現“一根甘蔗兩頭甜”。
在來賓市興賓區鳳凰鎮的上千畝蔗地里,興賓區鳳凰鎮福庫農機專業合作社負責人余才庫奔忙于田間地頭,安裝了北斗導航系統的拖拉機正來回穿梭。
在政策和糖企的扶持下,余才庫所在的福庫農機專業合作社種植規模和服務范圍不斷擴大,現有上千畝種植基地和農機50多臺套,為周邊300多戶農戶1萬多畝糖料蔗提供農機社會化服務。
為推動甘蔗生產逐步走向現代化,實現降本增收。今年春種,來賓市大力推行全程機械化種植,組織8600余臺(套)農機具參與到春耕生產中,采用北斗衛星定位技術,使農作物之間開行直,行距一致,耕、管、收全程機械都有準確指向,利于甘蔗的一體化管理。
在甘蔗種植與采收兩個關鍵勞動力高需求時段,來賓市主抓實現種植采收全程機械化,降低生產成本。一臺甘蔗種植機每天可種植甘蔗25畝至30畝,是人工種植效率的6倍左右。而收蔗當中,2023/2024年榨季處理甘蔗量13.78萬噸,噸蔗砍收成本下降40元以上。
今年上半年,糖廠技改創新成績顯著。“2023/2024榨季,鳳凰糖廠榨蔗近88萬噸,產糖11萬噸。”廣西來賓東糖鳳凰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韋麗娜告訴記者,公司自成立以來,經過33年5次技改擴建,目前日榨能力提至1.2萬噸,每年貢獻稅收2000多萬元。
來賓市持續打造蔗渣利用產業鏈、糖蜜利用產業鏈、濾泥利用產業鏈、蔗葉利用產業鏈的循環經濟產業鏈,將一根甘蔗“吃干榨盡”,實現蔗糖全產業鏈“從頭甜到尾”。
各式各樣的可降解環保餐具。人民網 付華周 攝
蔗渣、蔗葉,都是來賓糖業循環經濟產業鏈上的創新發展著力點。在來賓市河南工業園區,廣西福斯派環保科技有限公司8條生產線“火力全開”,智能“機器臂”井然有序地進行作業。廢棄的甘蔗渣經過降解后,由設備模壓成型、切邊、除塵、檢驗、包裝,便可以制作成可降解的環保新餐具。來賓市已引進可降解材料項目9個,隨著廣西綠聯生物10萬噸環保材料等項目即將投產,環保餐具新材料的年產能預計可達18萬噸,將成為全國最大的蔗渣生產環保餐具基地之一。
今年上半年,蔗葉利用量顯著增加。“我們這個加工點每年可以加工4000-5000噸甘蔗尾葉,收購價格是每噸140-160元。僅僅是收購甘蔗尾葉這一項,就可以帶動附近農戶每戶凈增收入3000-5000元。”據橋鞏鎮秸稈加工廠負責人譚柳麗介紹,廣西青盛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在興賓區共有4個秸稈加工廠,主要回收甘蔗尾梢等農作物再生資源,并將農作物秸稈加工為青貯、黃貯飼草料,每年可產黃貯壓包料4萬噸、新鮮散料2萬噸及甘草5000噸。
蔗葉離田“變現”既讓農戶嘗到了甜頭,也讓企業有了賺頭。這是來賓市積極推進秸稈綜合利用帶來的成果。來賓市積極開展秸稈“收儲+加工”體系建設與“五化”利用,全面提升秸稈綜合利用水平,推動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社會發展協同共進。2023/2024年榨季,來賓市產生蔗葉92.84萬噸,綜合利用約78.65萬噸,蔗葉綜合利用率84.72%。
今年,來賓市積極謀劃企業技改和設備更新項目,組織企業圍繞糖廠農務、壓榨、澄清、蒸發、煮糖、裝包儲運等關鍵環節,謀劃申報18個設備更新、節能降耗項目,項目總投資19.25億元。同時,來賓市本年度招商引資開展1200萬噸級別糖類食品加工項目、可降解材料項目、糖蜜基礎加工項目以及蔗葉綜合利用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