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源自:期貨日報? ?記者 譚亞敏
近期,原糖價格在觸及18美分/磅以下區間后反彈,總體表現偏強,目前已經觸及21美分/磅水平。鄭糖主力合約受到外盤帶動,反彈突破5650元/噸壓力線,也在短期內開始一段反彈走勢。8月23日南寧基準價在6260元/噸,當前在6280元/噸,上漲幅度遠遠不及期貨2401合約。
“近期價格變動的原因,一是巴西主產地圣保羅干旱及火災降低了市場對巴西本產季最終產量的預估,二是市場對巴西新產季甘蔗生長狀況產生擔憂,三是印度取消了糖轉乙醇的上限,讓新產季印度糖產量預估減至2900萬噸左右,印度新產季出口禁令繼續延長,四季度的國際市場供需邊際轉向偏緊。”國海良時期貨白糖分析師胡林軒說。
對于期現反彈幅度不一的原因,永安期貨白糖分析師路安琪告訴記者,期貨價格此前下跌幅度大于現貨,2501合約在7—8月的回調中自高點6000元/噸下跌至5500元/噸一線,下跌500元/噸,跌幅近10%,同時,現貨自6488元/噸下跌至6260元/噸,下跌228元/噸,跌幅在3.6%左右。本輪白糖期貨的反彈幅度在5.6%左右,近兩個月白糖2501合約的凈下跌幅度在4%左右,期貨反彈的過程中現貨止跌企穩,現貨整體調整幅度不到4%。因此,期現凈回調幅度相似,節奏和波幅上有差異。此外,白糖現貨和2501合約對標的不是同一批貨,未來2501合約在十一之后新糖集中上市的預期下仍有下跌空間,老糖現貨即便向新糖靠攏,跌幅或也相比期貨偏小。
記者在采訪中獲悉,當前國內糖市維持供給偏過剩預期。新年度廣西增產預期在100萬~200萬噸,近期臺風影響海南以及廣東地區,兩省占全國供給量比重較小,在5%~6%,對主產區廣西影響有限。7—8月進口量較大,2023/2024年度累計進口435萬噸,上年同期335萬噸,且遠期有進口放量預期。整體國內供需格局相對寬松。
路安琪告訴記者,全球方面,巴西干旱引發全球對巴西增產幅度的擔憂。由于2023年年底的降雨不及預期,2024/2025年度巴西中南部產量原本在4200萬噸左右,現在可能下調產量預期至4000萬噸以下,但干旱持續或導致2025/2026年度產量出現預期差。國際糖市供給可能有下調的空間,但當前的熊市預期暫未完全改變。
“目前國際市場處于巴西供給階段,但巴西甘蔗壓榨高峰已經進入尾聲,月度產量面臨下降的拐點,北半球印度和泰國兩大產糖國還未進入制糖季節,全球主要供應仍然高度依賴巴西,這時候對巴西最終產量預估的調減會促使市場對糖價重新估值。”胡林軒說。
另外,印度糖廠協會(ISMA)預估,2024/2025榨季印度食糖產量將略微下降2%,為3331萬噸,預計2024年10月1日的庫存為905萬噸,若考慮350萬~400萬噸轉產乙醇的糖,則2024/2025年度印度糖供給不足3000萬噸,較此前的增產預期有200萬—300萬噸的預期差。
胡林軒介紹,雖然國際糖價回抽帶動了鄭糖的反彈,但是國內現貨價格仍然面臨明顯的壓力,一方面,進口糖到港來到高峰階段,補充了國內食糖的供給,另一方面,市場預期增產的北方甜菜糖也將開始新產季的壓榨,因此國內供給量仍然是足夠的,而隨著需求端備貨旺季的尾聲來臨,現貨供需將再次回到偏寬松的狀態。
對于白糖的后市,路安琪認為,國際方面,中長期看偏空格局不改,短期下方支撐較強。全球糖市供給預期下調,但當前的熊市預期暫未完全改變。原糖和白糖價差表現偏弱,且原糖市場的反彈可能激發北半球的套保力量。短期看,巴西增產持續不及預期且中南部庫存偏低,對原糖形成一定支撐。國內方面,新年度增產預期不改,四季度新糖上市形成利空。糖價維持偏空思路。
“國際糖價面臨巴西和印度產量重新預估的支撐,短期內仍然保持偏強的走勢。國內糖價面臨更為寬松的供需環境,因此鄭糖在跟隨外糖震蕩的同時,上方將面臨更加明顯的壓力。另外,國際市場的關注點將集中在巴西最終產量、印度和泰國新產季產量、印度出口政策三大方面,國內市場則關注進口糖到港節奏、北方甜菜糖產量的兌現,以及南方開榨前的新產季產量預估。”胡林軒說。
個人觀點 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