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劉小權
全國人大代表、湛江市遂溪縣河頭鎮吾良村黨支部副書記 ( 負責兩委全面工作 ) 劉小權一直在基層工作 , 親身經歷著吾良村自脫貧攻堅以來發生的改變。” 農村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 更干凈了、更整潔了、貧困戶收入更有保障了 , 但仍有需要進一步改善的地方。” 劉小權說 , 今年除了繼續完善提出扶持湛江糖業轉型升級的建議之外 , 還將重點放在了關注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上。
扶持甘蔗種植 , 提高產業競爭力
在湛江 , 甘蔗種植的縣區有徐聞縣、雷州市、遂溪縣、麻章區、廉江市五個縣區市 , 由于地處雷州半島 , 土地連片 , 地形地貌平坦 , 光溫水條件好 , 是甘蔗糖業全程機械化生產的適宜區域。目前 , 湛江地區擁有 3 個糖業企業集團、20 家制糖廠 , 糖企職工 1 萬余人 , 涉及糖料蔗農約 200 萬人 , 甘蔗面積穩定在 160 萬 -200 萬畝之間 , 年產甘蔗約 800 萬 -1100 萬噸 , 產糖約 80 萬 -120 萬噸。而正是因為這種傳統的種植優勢 , 甘蔗產業也已成為湛江市脫貧的主產業。湛江地區的 217 個貧困村大部分分布在甘蔗種植區 , 而種植甘蔗又主要集中在貧困村中的貧困戶 , 種甘蔗是貧困地區農民的主要經濟收入來源之一 , 對貧困地區脫貧致富有著根本性的保障作用。
” 近年來 , 由于投入成本不斷上升、甘蔗種植模式傳統等原因 , 部分蔗農虧損嚴重 , 存在返貧的現象。” 劉小權說 , 雖然近兩年來湛江糖業積極落實國家有關政策 , 積極創新技術和模式 , 大力推進蔗糖產業轉型升級 , 已經取得了一些不錯的成績 , 在甘蔗機械化率、技術升級改造、良種升級改造、打造生態蔗糖產業等方面都頗有成效。但受到內外部多重因素影響 , 湛江市糖業發展仍受到很大制約 , 主要表現為糖業效益低下 , 無以為繼上。
針對湛江糖業存在的主要問題 , 劉小權建議 , 國家應對糖業在甘蔗良種推廣、生物防治和全程機械化方面給予一定的補貼 , 這樣一方面將有效降低蔗農種植成本 , 穩定蔗農收入 , 還可不斷提高甘蔗產業的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 , 另一方面有助于加快湛江糖業轉型升級 , 提高產業競爭力 , 這對湛江 ” 三農 ” 的發展將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
建議出臺農村生活垃圾處理相關政策法規
2016 年 , 吾良村被列入省定貧困村 , 經過三年多的精準幫扶 , 通過建立光伏發電站、投資入股企業等形式 , 貧困戶獲得了固定分紅 , 再加上國家的教育、醫療、住房等一系列幫扶政策 , 到今年 3 月 , 全部貧困戶已經達到脫貧標準 , 吾良村也從貧困村中出列。不僅如此 , 吾良村的村容村貌也發生了巨大改變 , 這有賴于扶貧工作隊和村兩委干部等對于農村人居生活環境整治的重視 , 使得曾經垃圾遍地的吾良村擺脫了 ” 臟、亂、差 ” 的昔日樣貌。
” 我們采取了很多措施 , 比如家家戶戶門前施行三包 , 實施家禽喂養人畜分離 , 還通過發放補貼的形式進行了廁所革命 , 還有改水、改電等等。” 劉小權說 , 同時村里還設置了保潔員的公益崗位 , 優先聘請貧困戶務工 , 這樣既增加了貧困戶的收入 , 也能幫助村里處理好公共環境的垃圾衛生問題。四年來 , 吾良村的變化有目共睹 , 但劉小權也指出 , 因為資金較少 , 保潔員崗位不能激發村民長效工作的積極性 , 同時群眾的垃圾分類環保意識也有待加強。而 ” 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 ” 的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模式的運用 , 雖然迅速改變了很多村莊面貌 , 也存在運行成本高等弊端 , 有待進一步的改進。” 我的建議是要出臺農村生活垃圾處理的相關政策法規 , 加大對農村垃圾分類處理的宣傳力度 , 增加資金投入 , 同時加強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基礎設施建設 , 進一步完善和培育市場化機制。” 劉小權說 , 鼓勵社會資本通過創新管理、創新技術 , 提高運營效率 , 減低項目成本 , 提高項目投資回報水平 , 使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進入一個良性循環發展。(新快報記者 嚴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