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ntw.com訊 近期國內查獲走私糖的報道增多,CCTC央視以及各地方電視臺均有多次報道,網絡媒體也多次報道,并且云南也查處了多名涉及走私糖“保護傘”的官員,于是,在知乎平臺上有人問:為什么近年來白糖成為走私對象?
一名名為“九萌提督”的網友答復:
提到走私,不少人的第一反應是毒品、石油等“暴利”商品, 但很多人不知道國內“小小”白糖的走私也是“暴利”商品。
那白糖走私的利潤又有多大呢?
社會大眾的主觀印象:覺得走私白糖不可思議,認為白糖無利可賺,也就不往走私這方面想了。但事實是雖然白糖價格下跌,但國外比國內跌的更狠,國內外的白糖價差依然很大。國內糖價瘋長后,和國外低價糖的價差就更大了。
尤其從2016年開始,國內糖價開始進入瘋漲期。在2017年年初國內白糖期貨一度達到7314元/噸的高位,較2014年約4000元/噸的低點,漲幅已超83%。國內外白糖的價差更大了。
例如白糖主產國泰國,2017年4月,泰國白糖出口價格為521.2美元/噸,價折合人民幣約3540元/噸,較國內同期白糖期貨價便宜超過3000元/噸。高利潤下,白糖走私的誘惑力不言而喻
簡單計算,按照當下白糖的差價,走私1噸糖即約可盈利3000多元。按一個普通背包可載重20公斤計算, 一人每天背約兩背包糖跨境即可完成月走私1噸的量,月收入3000-4000元。
當然,忽略了中間環節、包裝成本等因素,單純用差價計算盈利并不科學。不過多年來在中緬、中泰邊境, 白糖走私確是盈利不菲的生意。
不少白糖走私犯借用中緬邊境復雜的地勢,在緬甸、印度、泰國等地大批量收購原糖,開設工廠生產白砂糖和包裝袋。 為方便走私到國內,他們還在邊境地帶建造大型倉庫儲存白糖。
除價格差距外,我國白糖的需求量與產量不相匹配,也是造成走私猖獗的原因之一。中國糖產量與需求之間持續存在較大缺口。
另外一名名為“鐘神秀”的回復:導致走私發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境內外商品的巨大價差,白糖國內外價差可達3000元人民幣每噸,由于走私的成本較低,導致走私的利潤巨大,同時走私行為隱蔽性強,國內內貿港口防范走私意識薄弱,走私白糖被查獲的風險較小,因而白糖繼成品油后成為近幾年主要走私貨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