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上思7月5日電 (彭遠賀)7月5日,廣西壯族自治區糖業深改辦在上思縣召開全區糖料蔗訂單農業改革工作現場會。會議總結交流訂單農業改革工作進展情況,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為新榨季訂單合同如期履約、糖料蔗購銷市場平穩有序做好準備。
會議現場
今年2月,自治區人民政府印發《關于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糖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并召開動員部署會。截至6月28日,廣西全區已簽訂訂單合同面積1123萬畝,約占2019/2020年榨季計劃種植面積的98%,簽訂合同49萬多份,涉及農戶74萬多戶,圓滿完成了上半年基本完成訂單合同簽訂的目標任務。
其中,來賓市訂單合同以制糖企業與村民合作社簽訂為主、與種植大戶和種植公司簽訂為輔。在合同簽訂過程中,制糖企業通過購買勞務的方式,支付一定的勞務費給村民合作社,不僅調動了村民合作社參與積極性,而且提高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崇左市按照全市“一盤棋”工作思路,選取了扶綏縣和16個重點鄉(鎮)做試點,鼓勵糖料蔗收購按質論價,原則上以行政村為區域單位,試行“一村一企、一鄉一企”,合同試行一簽三年。
上思是全區糖料蔗生產重點縣之一,現有廣西上上糖業有限公司、廣西糖業集團昌菱制糖有限公司2家制糖企業,日壓榨能力2.8萬噸。該縣目前主要產品有白砂糖、赤砂糖、工業酒精、復合肥、郎姆酒、糠醛和生物質發電等,全縣蔗糖產業集群年產值約23億元。自開展糖業體制改革工作以來,上思縣依托專業科技企業技術力量,把好合同備案關,高質量開展甘蔗訂單合同備案工作;建立風險預警防控機制,把好風險預警關,及時化解改革過程中的各種矛盾糾紛;借助現有的各級人民調解組織,把好三級調處關,建立糖業縣鄉村三級調處機制;積極探索糖料蔗訂單農業失信懲戒的有效機制,把好征信體系關,著力打造誠信糖業;利用現代科技,把好訂單面積精準關,確保農戶簽約面積的真實性。
此外,武宣縣、興賓區、田東縣積極探索訂單合同電子化備案、信息化管理,取得良好成效。柳城縣依托原有“12315”投訴平臺組織建立完善了三級調處機制,既充分利用了原有機構、人員,更便于群眾解決矛盾糾紛。甘化公司3月初就全面完成了訂單簽訂工作,而且合同價格、扶持等核心條款獲得廣大蔗農認可,大大調動了蔗農種植積極性。廣大鄉鎮、村委干部,企業農務人員,各級各地新聞媒體對訂單農業改革進行積極宣傳,做好政策宣傳解釋工作,營造了良好改革氛圍。
雖然訂單農業改革已經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改革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此次會議直面正視困難問題——擔心違反合同,擾亂甘蔗收購秩序;少數已經簽訂訂單的糖企和蔗農,對訂單合同執行的信心不足;制糖企業運營困難,影響對蔗農生產的扶持和下榨季蔗款兌付能力。
會議針對存在的困難問題,要求各地各部門設置好訂單農業改革安全閥,確保改革取得圓滿成功。
一、要認真做好糖料蔗購銷合同備案工作。制糖企業要認真把好糖料蔗購銷合同的初審關,對企業簽訂的每一份合同真實性、唯一性、合法性、有效性認真把關;縣級糖業主管部門、鄉鎮政府收到企業提交的備案申請后,要及時組織開展備案登記核實核查工作,主要內容包括合同主體是否合格,合同主要條款是否完備,企業承諾的扶持政策是否可行,合同是否存在可疑或執行風險等;鼓勵各級政府、制糖企業采用信息化管理。
二、要建立完善縣、鄉、村三級調處機制。2019年10月31日前,各有關市、縣(市、區)人民政府,要建立完善縣鄉村三級調處機制,確保廣大蔗農、制糖企業等涉蔗群體發生矛盾、糾紛的第一時間,有人可找、有地可尋、矛盾糾紛調解有據可依。
三、要建立糖料蔗訂單農業失信懲戒機制。2019年12月31日前,自治區發展改革委和人民銀行南寧中心支行牽頭,自治區糖業發展辦、各有關市、縣(市、區)人民政府以及廣西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聯席會議成員單位配合,建立糖料蔗訂單農業失信懲戒機制,對失信和擾亂糖料蔗購銷市場的行為納入廣西公共信用共享平臺,并實施聯合懲戒。
四、盡快完善風險預警防控機制建立。相關市縣要抓緊建立完善,切實做好改革風險,特別是大面積風險、系統性風險的預警防控工作。
會議同時對糖料蔗“雙高”基地建設、糖料蔗生產保護區劃定建設、糖料蔗良種良法推廣運用、草地貪夜蛾防治及自然災害防范等工作進行了部署。
廣西相關區直部門處室負責人,南寧、柳州、北海、防城港、欽州、貴港、百色、河池、來賓和崇左的糖業主管部門主要負責人,廣西主要制糖企業(集團)訂單農業工作負責人,防城港市及其防城區、上思縣的相關領導等100多人參加會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