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網記者 郭麗 通訊員 湯保鳳? 甘蔗產業是云南省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縣持續穩定帶動群眾脫貧致富的重要產業之一。近年來,西盟縣產業扶貧中大力實施甘蔗技能提升全覆蓋,充分發揮科技專家團隊的優勢,不斷完善農技服務體系,積極推廣甘蔗先進實用技術,有效提升技術設施設備,全面增強貧困戶依靠科技發展產業、脫貧致富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大力提高貧困戶的科學素質和生產技能,促進群眾可持續增收、穩定脫貧。
因地制宜 技術攻關
近年來,在掛包單位省農業農村廳的協調幫助下,省農科院甘蔗研究所針對西盟縣海拔高、雨量大、坡度陡的甘蔗生長環境,所導致的土壤溫度低、土壤水分高、肥效差等生產難題,依據西盟自然降雨、海拔分布、光熱資源和土壤條件,制定專項技術方案,進行集中技術攻關,探索研究出此項甘蔗高產優質抗逆簡化種植新技術。
通過選用適宜西盟蔗區的甘蔗良種,采用機械深耕整地,甘蔗專用緩釋肥,緩釋藥,除草型地膜集成配套技術。應用這套技術方案,只需在新植蔗種苗下種或宿根蔗松蔸后,配套除草地膜全覆蓋,一次性完成甘蔗全生長期的施肥、施藥,節省田間管理用工,實現甘蔗生產的輕簡化高產栽培管理。
通過甘蔗高產優質抗逆簡化種植技術大面積推廣應用,畝均可實現增產600公斤,畝均增收300元。
輕簡化技術 抵御旱災
2019年年初,云南省農科院甘蔗研究所劉少春主任一行到西盟縣勐梭鎮班母村六組的田間地頭,進行甘蔗高產優質抗逆簡化種植技術培訓,專家從整地、甘蔗種苗下種、施肥、施藥、覆蓋地膜栽培環節逐一講解示范,還介紹了甘蔗品種的優勢,甘蔗緩釋肥及除草地膜的作用。
2019年西盟持續高溫干旱的天氣,考驗著2018年全膜覆蓋輕簡化甘蔗栽培技術的8000多畝甘蔗生長。
省農科院技術專家在甘蔗栽培示范點看到,甘蔗一茬茬半米高,長勢喜人的甘蔗并未受到旱災襲擊,在覆蓋的地膜上可以看到許多水珠,這保證了甘蔗生長的水分需求。
今年,新植傳統甘蔗地在高溫干旱的影響下,大片甘蔗苗寥寥無幾,出芽率極低,甚至已經出現絕收的趨勢,二者因技術上的差異,對比長勢情況效果十分明顯。
專家介紹,全膜覆蓋輕簡化栽培技術是一種具有選用良種、深耕深種、全膜覆蓋、緩釋配方肥和一次性施肥等特點的輕簡高效栽培技術,該技術起到讓土壤水分零蒸發作用,解決了西盟山地甘蔗水肥利用率低的問題,保證了甘蔗水分進而提高甘蔗萌發率。據統計,西盟縣總甘蔗種植面積為4.56萬畝,其中使用全膜覆蓋輕簡化栽培技術的有8000多畝,截至目前,在干旱天氣影響下,全縣甘蔗受災面積為19575.6畝,其中都不包含使用全膜覆蓋輕簡化栽培技術的甘蔗。
企業技改 提升效率
云南昌裕糖業有限責任公司是西盟縣甘蔗產業龍頭企業,帶動了全縣甘蔗產業發展。
近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積極推動下,該公司投資2596.59萬元,加大技術改造力度,降低成本,增加效益,提升蔗糖產業發展質量,增強了產業帶動力。
比如:該公司與深圳派得科技、深圳市中農網有限公司攜手,在西盟糖廠打造中國食糖可溯源新包裝首條自動化包裝產線,融入溯源功能,實現每袋包裝擁有唯一二維碼身份標識,配套上線物聯網自動化裝卸設備,從裝袋到出庫裝車,對包裝車間、廠庫搬運以及物流運輸進行全流程升級,提升倉儲物流管理能力,實現降本增效,并達到產品溯源、大數據營銷、打擊走私維護企業聲譽的目的。
通過技術改造,該企業生產日處理甘蔗1500噸,年(榨季)處理甘蔗24萬噸,年產國標一級白砂糖(GB317—2006)3萬噸,年產國標普通級食用酒精(GB10343—2002)1400噸。2018年上繳各項稅金670萬元,財稅貢獻率達8.28。
“訂單+期貨+保險”試點 蔗農受益
西盟縣政府、五礦經易期貨有限公司、云南昌裕糖業股份有限公司、太平洋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云南分公司合作,探索 “甘蔗訂單+保險+期貨”試點,覆蓋西盟全部甘蔗種植戶,覆蓋種植面積4.56萬畝,折合白糖8480噸。
當白糖市場價格高于目標價格時,按照差額賠付甘蔗種植戶;當白糖市場價格低于目標價格時,按照差額賠付云南昌裕糖業股份有限公司。通過這種方式,穩定了企業和農戶的利益聯結關系,無論市場價格如何變化,企業不虧損,農戶收益不減少。
具體方式上:縣政府負責宣傳發動群眾,做好甘蔗種植戶與企業簽訂收購訂單工作,動員群眾參加目標價格保險,幫助農戶承擔保費的7.48%;五礦經易期貨有限公司負責做好與鄭州商品交易所的試點項目協調和推進工作,幫助農戶承擔保費的82.52%,完成太平洋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云南分公司場外期權的風險對沖,做好場外期權合約行權結算工作;云南昌裕糖業股份有限公司負責與甘蔗種植戶簽訂收購訂單,承擔保費的10%;太平洋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云南分公司負責做好“甘蔗訂單+保險+期貨”的保險產品的備案,做好宣傳、承保、理賠工作。
實施“甘蔗訂單+保險+期貨”3.29萬畝,覆蓋3981戶蔗農,其中建檔立卡戶1926戶, 3982戶群眾直接受益,大幅降低了膠農和蔗農種植風險。
同時,采取“公司+農戶”模式,龍頭企業昌裕糖業與建檔立卡貧困戶簽訂甘蔗收購協議,帶動農戶5263戶2.28萬人,其中建檔立卡戶2419戶8584人,實現戶均增收6800元以上。建立起緊密穩定的訂單聯結關系,是持續穩定帶動群眾脫貧致富的重要產業之一。
綠色產業 增收致富
甘蔗產業是西盟縣的一項特色優勢農業產業,甘蔗產業發展與農民增收密切相關,已成為全縣財政增長和蔗區農民增收的重要產業之一。
近年來,西盟縣按照“良種推廣、全膜覆蓋、深耕深松、生土栽培、控緩釋肥”的提質增效思路,鼓勵低產蔗園換樁,加大蔗區道路建設力度,加快引種試驗基地建設、糖料生產基地建設,實現甘蔗產業持續穩定健康發展。
截至目前,全縣5鎮1鄉23個行政村,累計種植甘蔗面積累4.56萬畝,2018—2019榨季,預計產值3598萬元,戶均可增收6800元以上。縣內建有現代化蔗糖加工廠1座,完成設備技術改造提升,引進智能化設備1套(全國首家),年入榨量24.5萬噸(西盟7.8萬噸),年生產白糖2.94萬噸,主要產品有龍血樹牌白砂糖。甘蔗產業覆蓋5263戶22811人,其中建檔立卡戶2419戶8584人,成為縣內持續穩定帶動群眾脫貧致富的重要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