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甲天下,廣西處處是桂林。
提到廣西壯族自治區,山川秀美、生態環境優良一直是當地一張靚麗的“名片”。除了濃郁的民族風情、秀美的山川以外,廣西在經濟發展方面又將曬出一份怎樣的“成績單”呢?
9月2日上午10點,國新辦舉行廣西壯族自治區“建設壯美廣西 共圓復興夢想”發布會。《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剛進入國新辦新聞發布廳,一眼就看到身穿民族服裝的姑娘正在用當地少數民族樂器進行現場演奏。桑蠶絲、甘蔗、柑橘、火龍果等代表當地特色農業的水果和工業制品,整齊地陳列在大廳的一旁。
中共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書記、自治區人大常委會主任鹿心社表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年來,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壯鄉兒女接續奮斗、砥礪前行,八桂大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昔日“老、少、邊、山、窮”的廣西,逐步從貧困落后走向繁榮振興,從偏遠封閉走向開放前沿,從溫飽不足走向全面小康,與全國各族人民一道昂首闊步邁入新時代。
全區人均GDP突破6000美元
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之初,全區生產總值僅有24.5億元。而到了2011年,已經突破1萬億元;2018年,再突破2萬億元。目前,全區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已超過6000美元。
“自治區成立之初,廣西產業基礎極為薄弱。現在已經擁有食品、汽車、機械等10個千億元產業,其中汽車年產超過200萬輛,在全國占有重要一席。基礎設施實現跨越發展,高鐵動車運營里程1771公里,通達區內12個市和周邊所有省份,91%的縣通了高速公路,沿海和內河港口年吞吐能力分別達2.5億噸、1.1億噸。”鹿心社說。
廣西經濟實現高速發展的同時,仍然扎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建設,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發布會現場了解到,2012年至2018年,廣西萬元GDP能耗累計下降24.1%,2018年設區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91.6%,植被生態質量和植被生態改善程度居全國首位,森林覆蓋率、生物多樣性豐富度排全國前列,具有廣西特色的綠色發展路子越走越寬廣。
鹿心社表示,廣西嚴格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落實河長制、湖長制,探索林長制,打好碧水藍天凈土三大保衛戰,構筑綠水青山、碧海藍天的生態保護屏障。“我們依托廣西優良的生態資源深入實施生態經濟十大重點工程,發展生態工業、生態農業、生態服務業,打好‘綠色牌’‘富硒牌’。”鹿心社說,走綠色發展路子,還得充分發掘“金山銀山”,要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7年來累計減貧人數超800萬人
2020年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年份,廣西壯族自治區在脫貧攻堅上同樣取得顯著成效。
鹿心社表示,廣西按照“核心是精準、關鍵在落實、確保可持續”的要求,聚焦“兩不愁三保障”,聚集深度極度貧困地區,舉全區之力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
據統計,2012年至2018年,廣西壯族自治區全區累計減少貧困人口825萬人,年均減貧117萬人,貧困發生率從18%降至3.7%,2016~2018年連續三年在省級黨委和政府脫貧攻堅成效考核中獲得“綜合評價好”等次。
與此同時,廣西民生建設扎實推進,公共服務水平不斷提高,2018年全區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32436元和12435元,實現從溫飽不足向全面小康邁進的歷史性轉變。
鹿心社表示,廣西著力推進沿海沿江沿邊三大區域協調發展、聯動發展。比如在不斷釋放“海”的潛力方面,北部灣經濟區四市自2008年以來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1.5%,以不到廣西1/5的面積、約1/4的人口,創造了超過1/3的經濟總量、四成的財政收入、近五成的外貿總量,龍頭帶動作用不斷增強。
中共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副書記、自治區人民政府主席陳武表示,針對當地的經濟基礎和產業結構,廣西著力推動傳統產業“二次創業”。推進二次創業的本質和根本要求就是從粗放的、低技術水平的、低端產品的、高消耗的轉向技術水平高、附加值高的,從低端邁向中高端。
以蔗糖產業為例,廣西的產量占全國60%。過去數量大,但質量水平不高,比如甘蔗種植平均單產才4噸多。陳武表示,近年來,廣西在國家大力支持下推進“雙高基地”的建設,也就是高產、高糖“雙高”基地建設。通過近些年的努力,現在初步建成500萬畝“雙高”基地,超過當前甘蔗種植面積的1/3,單產水平達到6噸多,提高了1.34噸,含糖量也大大提高。
“糖廠進行改革創新重組,建立了幾個重要的糖業集團,過去都是中小企業,現在改革創新重整組建糖業集團,提高生產加工水平和整個糖業發展水平,延伸了糖的產業鏈。”陳武說。
籌措下達723億元資金打造民生工程
對廣西壯族自治區而言,加強民生建設和保障工作同樣是一項重要工程。
陳武在發布會現場介紹,自治區黨委、政府對民生建設保障工作非常重視,因為廣西是民族地區、西部地區、邊疆地區,同時又沿海沿邊。一方面利用優勢加快發展,另一方面發展中要緊緊抓住民生這個核心和落腳點來做工作。
他進一步表示,民生問題,就業、社保、教育、衛生等與千家萬戶、每個老百姓息息相關。比如教育是廣西突出的民生短板,為此全區先后實施了兩輪加強基層教育能力建設的行動方案。“我們實施‘雙千計劃’,投入1000億元資金,建成1000所學校來補短板。”
再比如衛生工作方面,廣西全力以赴加強基層特別是縣和縣以下廣大農村的醫療衛生機構、醫療衛生能力建設。
“今年的民生項目需要投入625億元,從這一段時間我們檢查來看,今年的任務完全能夠按計劃完成,有一些領域還將超額完成。到7月底,自治區財政累計籌措下達的資金安排已經達到723億元,已經超過了年初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625億元,完成年初計劃的116%,資金保障沒問題。”陳武說。
目前,廣西壯族自治區十大民生工程的建設進度、保障進度有望按計劃完成。陳武表示:“近年來我們按照黨中央的決策部署,把脫貧攻堅作為重中之重的任務來推進。貧困發生率已經由10%以上降低到3%左右,近三年累計脫貧325萬人,今年完成任務沒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