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今年5月底6月初爆發的草地貪夜蛾危害嗎?這個曾讓我國農業部出臺緊急通知、中央財政緊急下撥專款的農業蟲害–草地貪夜蛾,點擊這里回顧
亞洲11國達成草地貪夜蛾防控昆明共識
11月12—14日, 中國農業農村部與聯合國糧農組織在云南省昆明市聯合召開亞洲區域草地貪夜蛾監測防控國際研討會,共商協作推進草地貪夜蛾可持續治理大計。來自聯合國糧農組織及孟加拉國、柬埔寨、中國、印度尼西亞、日本、老撾、緬甸、韓國、斯里蘭卡、泰國和越南的11個亞洲國家的60多位農業官員和專家參加了會議。
會議交流了全球及亞洲區域草地貪夜蛾研究進展及發生防治情況,2位聯合國糧農組織高級官員和1位中國植保專家作了草地貪夜蛾專題報告,11個國家的代表作了草地貪夜蛾防控國家報告。與會代表還參觀了草地貪夜蛾監測防控研究成果及技術產品展示,分享了草地貪夜蛾監測防控中國經驗。通過室內和田間交流,促進了亞洲各國草地貪夜蛾信息共享,增強了草地貪夜蛾可持續治理信心。
會議分析了草地貪夜蛾當前及今后面臨的形勢與挑戰,研討了應對措施,確定了今后一段時期優先重點工作。與會代表指出,草地貪夜蛾是跨國界、跨區域遷飛性重大農業害蟲,自2018年以來,在亞洲逐年向北、向南擴展,發生程度越來越重,已擴散至亞洲16個國家,亞洲國家共同面臨草地貪夜蛾發生規律不清、早期監測預警難、農民技術經驗不足以及自然天敵缺乏等新挑戰。會議認為,亞洲各國將本著“聯合監測、協作聯防、互利共贏”的原則,有必要建立亞洲區域草地貪夜蛾防控合作機制,提升監測預警和可持續控制水平,保障亞洲地區糧食和農業生產安全。
與會11個國家代表在充分討論和發表各方意見基礎上,就推進亞洲區域草地貪夜蛾持續控制,達成了合作共識,一致通過《亞洲區域草地貪夜蛾可持續治理協作倡議》,主要包括五項內容:一是開展區域聯合監測。亞洲國家特別是毗鄰國家應加強草地貪夜蛾聯合監測,推廣使用草地貪夜蛾監測預警系統等信息化監測工具,及時有效開展蟲情預警。二是建立信息交換機制。國家間通過草地貪夜蛾監測預警系統、國際植物保護公約和其他信息交換機制,共享有關草地貪夜蛾的發生情況、防控措施和研究成果等信息。三是加強區域技術交流。通過召開年度研討會、綜合防治(IPM)技術培訓、專家交流團組等多種形式,分享交流監測與持續治理經驗,提升草地貪夜蛾區域防控技術水平。四是推動區域可持續治理。各國同意加強草地貪夜蛾綜合防治,優先采取生物防治、天敵保護利用等措施,保護身體健康和環境,避免草地貪夜蛾抗藥性。完善推薦用藥名單,減少農藥使用量和使用風險。五是加強政策和資金支持。呼吁各國政府和聯合國糧農組織等應加強對草地貪夜蛾可持續防控的政策和資金支持,積極調動相關資源促進開展防控行動,加強對農民支持和教育培訓。會議決定,在亞太區域植物保護委員會(APPPC)下成立亞洲區域草地貪夜蛾工作組,每個國家確定1—2名聯絡員,中國作為第一個輪值主席國設立秘書處負責協調相關工作。
據悉,今年孟加拉、柬埔寨、老撾、緬甸、斯里蘭卡、泰國、越南等國家局部玉米受害較重,據不完全統計,受害面積約200萬公頃,部分地區造成玉米減產10%以上。中國發生草地貪夜蛾110萬公頃,由于各級政府重視,農業農村部門監測防治措施有力,南方玉米產區產量損失控制在5%以內,黃淮海等玉米主產區沒有造成損失,實現了“防蟲害奪豐收”的目標,取得良好成效和經驗,聯合國糧農組織官員和各國代表對此給予高度評價。(中國農業農村信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