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色色色资源导航,3D成 人 h动 漫在线播放网站,www.做爱视频,色图无码wunse

糖網 甘蔗種植制糖技術專題 為了“甜蜜”的收獲——記廣西柳城縣甘蔗研究中心高級農藝師盧文祥

為了“甜蜜”的收獲——記廣西柳城縣甘蔗研究中心高級農藝師盧文祥

和20000+糖人一起關注糖網公眾號

廣告位

作者:祖祎祎 來源:農民日報


盧文祥(左)在甘蔗田中察看甘蔗長勢。資料圖

初冬時節,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甘蔗榨季,廣西柳州市柳城縣的蔗農們紛紛忙碌起來,準備迎接這新一年的好收成。

柳州是廣西糖料蔗的主產區之一,2018-2019年榨季柳州市蔗農收入達到了28億元,甘蔗已成為當地種植戶重要的經濟來源。作為產業發展的源頭和關鍵,柳州的甘蔗品種從無到有,從有到優,這其中的艱辛發展都離不開一個人,他就是國家糖料產業技術體系柳城綜合試驗站站長、農業農村部糖料專家指導組成員、柳城縣甘蔗研究中心高級農藝師盧文祥。

25年間,盧文祥始終穿梭在蔗海中,不問功名,鉆研和推廣甘蔗良種,至今已先后培育出桂柳一號、桂柳二號、桂柳05136、桂柳07500、桂柳07150等自主甘蔗品種,累積推廣面積超1000萬畝。其中,桂柳05136已成為我國近年來甘蔗品種創新的標志性品種,居國內自主選育甘蔗品種推廣面積首位。品種優勢惠及農戶的同時,也為當地糖業的發展注入了不竭動力。

“發展甘蔗產業,沒有自己的品種是行不通的”

盧文祥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兒子,對土地的熱愛,對農民的關懷與生俱來。1986年,他被分配到農業技術推廣站,在基層從事了八年的技術推廣和雜交水稻制種工作,從此便和育種結下了不解之緣。

1991年,盧文祥被調到柳城縣甘蔗研究中心,變成了一名甘蔗農技員。也是那時,他看到了柳州甘蔗產業發展的瓶頸。“品種攥在別人手里,我們太被動了。”長期以來,柳州的甘蔗種苗主要依靠外來蔗種,在品種權上受制于人的境況讓盧文祥至今難以忘懷。

2000年前后,國外和臺灣引進品種一度成為廣西等主產區的當家品種。沒過幾年,柳州當地人漸漸發現“水土不服”的外來品種無法適應當地的特殊氣候,產量開始下滑。

“外來的品種并不適應桂北夏季干旱、冬季陰冷的氣候。”盧文祥告訴記者,柳州處于廣西北部,夏天高溫少雨,每年冬至前后都會碰上幾天的霜凍天氣,這對桂北地區的甘蔗生長影響很大。“由于甘蔗是多年生作物,正常情況下,每年冬季經過砍收后,會在第二年開春繼續發芽生長,霜凍將會抑制宿根生長,影響來年的發芽率,進而直接影響產量。”

外來品種無以為繼,本地品種尚未起步,盧文祥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品種是產業發展的源頭和關鍵,要想發展甘蔗產業,沒有自己的品種是行不通的。”1998年,他臨危受命,擔起柳城縣甘蔗研究中心主任的重任,把自主品種選育工作提上了日程,這一干就是二十多年。

“選品種,要選帥才而非將才”

有了早年從事雜交水稻制種的經驗,育種技術雖然難不倒他,但甘蔗育種的難度和工作量讓他倍感壓力。

“與水稻不同,甘蔗的染色體從50到200多條不等,目標性狀出現的隨機性太大。”盧文祥告訴記者,與水稻相比,甘蔗的基因組結構更加復雜,要將抗旱、耐寒、宿根性、抗倒伏、高糖分、抗病、高產等多種優勢集于一身,育種難度不言而喻。

但他并沒有退縮。“選品種,要選帥才而非將才。”盧文祥解釋著他的育種理念,“如果只高產但糖分不高,雖然農民愿意種,但企業的利益無從保證;糖分高但不抗旱耐寒,就無法在當地很好地推廣。‘獨當一面’還不夠,‘面面俱到’才是當之無愧的好品種。”

遵循他的育種理念,盧文祥每年親自去兩次海南育種基地,選親本,選組合,層層選拔,優中選優,然后再把選中的材料帶回廣西,繼續觀察。每次只要下雨或遇到霜凍,盧文祥就馬上趕著去地里,第一時間察看蔗苗的反應和長勢,掌握第一手資料。在甘蔗育種基地的辦公室里,陳設簡單卻十分整齊,育種團隊的科研人員告訴記者,每個月盧文祥能坐在辦公椅上的時間加起來也沒有半天。

“每年雜交一代,每個生長階段都要通過反復觀察、測量和篩選,大多數會被淘汰,最終能留下的寥寥無幾。”育種團隊的科研人員告訴記者,每年能從4萬-5萬株甘蔗苗里“脫穎而出”的不超過50株。

盧文祥對于育種事業的執拗和認真令每一位熟悉他的人都印象深刻。據育種團隊的工作人員回憶,有一年立春,一場霜凍來得突然,育種基地里很多品種都積了霜,眼看多年的研究成果即將付諸東流,整個團隊都十分著急。看到這樣的情形,盧文祥卻說:“如果我們培育的品種不能抗霜抗寒,將來進行大面積推廣,農民的損失會比我們更大,我們不能把農民當成試驗品。”隨后,他決定把凍死的蔗苗全部放棄,但也有一些抗寒性好的品種存活了下來,其中就包括桂柳05136的甘蔗苗。

經過嚴格的選育過程,桂柳05136終于問世。該品種在適應性、抗旱性、糖分、宿根性方面均優于以往品種,該品種推廣面積已占柳州市種植面積的78%。憑借良好的品種適應性和農戶的認可,2017年、2018年推廣面積分別占全國種植甘蔗面積的9.9%和12.9%,居國內自主選育甘蔗品種推廣面積首位。

相比嚴格的育種理念,他的育種模式卻十分粗放。“‘窮、旱、瘦’是柳州甘蔗種植地塊的主要特點,太過精細的管理模式往往無法激發甘蔗品種的抗逆潛力。”他解釋道,“能在我的甘蔗地里表現好的品種,到了農戶地里長勢才會更好。”

“品種好不好,還是農民和企業說了算”

“不管育種有多難,能成功推廣出去,才是好品種。”田間試驗期間,盧文祥經常邀請種植戶和企業參與選種,把他們的意見當作育種工作的指揮棒。“我們搞育種的,說到底還是為了農民和企業育種,要結合產業發展實際和生產上的重大技術問題來開展攻關。”

“今年,我家承包的200多畝地種植的都是桂柳05136。”說到如今的新品種,柳城縣大埔鎮甘蔗種植戶鮮明貴心里說不出的高興,“05136不但抗霜凍、抗病性好,相比之前的品種,畝產可提高1噸左右,去除種植成本每年算下來可增收10萬元。”

品種優勢不光鼓起了蔗農的腰包,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柳州的甘蔗產業發展,廣西鳳糖生化股份有限公司柳城糖廠工作人員何海波對此深有體會。“桂柳05136的糖分比新臺糖22號提高了1-2個百分點,即使糖料進廠價每噸加價30元收購,糖廠也都是搶著收。”何海波告訴記者,甘蔗原料每提升1.5%-2%的糖分,就可為企業增加10%的經濟效益。去年糖廠收購的原料中,盧文祥的品種占到了95%。今年5月,糖廠也早已與種植戶簽訂了訂單合同,等甘蔗成熟期一到,就可以砍收開榨了。

“品種好不好,還是農民和企業說了算。”功夫不負有心人。如今,盧文祥已經育成5個通過國家和自治區審定的甘蔗新品種,在柳城縣累積推廣面積達到種植面積的90%,累積推廣面積占到了整個廣西的1/3,改變了過去十年外來品種“一統江山”的局面。

從觀察篩選到田間評價試驗,從品種選育到國家審定,培育一個品種至少要經過七八年的時間。盧文祥從不怕麻煩也不覺辛苦,一頭扎進甘蔗田,一看就是一整天,數十年如一日,盧文祥對育種的熱忱,對農民和這片土地的熱愛從未消減。他用艱辛汗水為農民和國家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讓科研成果在八桂大地上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發布您的信息

云之糖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不代表yntw.com糖網立場及觀點,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2224975.com/2019/12/6054.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發表回復

聯系我們

聯系我們

086-17608830848

在線咨詢: QQ交談

郵箱: #

工作時間:周一至周五,9:00-18:30,節假日休息
關注微信
微信掃一掃關注我們

微信掃一掃關注我們

關注微博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