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云南正面臨嚴峻的抗旱形勢。2019年冬天以來,云南省部分地區降水持續偏少、氣溫持續偏高,旱情嚴重并呈蔓延態勢,抗旱形勢嚴峻。特別是普洱、西雙版納等地干旱持續。
記者從云南省農業農村廳了解到,截至3月16日,全省農作物干旱受災35.28萬畝,成災7.62萬畝,絕收0.8萬畝,其中普洱旱情較重,受災28.53萬畝、成災6.67萬畝、絕收0.8萬畝。
云南省水利廳黨組書記、廳長劉剛介紹,截至3月20日,旱情造成全省94.5萬人、22.7萬頭大牲畜飲水困難;全省57條河道斷流,102座水庫干涸、60眼機電井出水不足;庫塘蓄水68.5億立方米,比2019年同期少蓄7.3億立方米。
【為何干旱多發】
事實上,冬春季節,云南常出現旱情,這與氣候密切相關。云南氣候基本屬于亞熱帶高原季風型,干濕季節分明。濕季(雨季)為5~10月,集中了85%的降雨量;干季(旱季)為11月至次年4月,降水量只占全年的15%。可以說,冬春季往往是我省干旱較為頻發的季節,這與云南亞熱帶高原季風型氣候相吻合。
此外,2019年以來,我省部分地區氣候異常,降雨、來水、蓄水均受到嚴重影響,呈現“降雨少、自產水量少、氣溫高、蓄水少”等特點。來自云南省水利廳相關數據顯示,2019年云南省平均年降水量為888.4毫米,較常年偏少 18.2%,全省降雨北多南少,區域反常,滇中以南大部地區較常年偏少30%,局部偏少50%以上。全省雨季開始期創歷史最晚紀錄,較常年偏短26天。
今年的干旱影響了包括玉溪、楚雄、普洱、西雙版納等地。據云南省水利廳消息,旱情發生后,受影響地區便已開始針對性開展了包括抗旱保飲水工程在內的多項措施,緩解干旱造成的影響。
【這些地方旱情最重】
云南省水利廳表示,從氣象、水文預測分析和云南季節性干旱突出特點分析,未來兩個月(3-5月),全省大部分地區將進入氣象干旱快速發展期,干旱強度總體將較常年偏重,并將持續至初夏雨季開始前。
普洱:記者了解到,自2019年以來,普洱市平均降雨量較歷年同期偏少34%。普洱市防汛抗旱指揮部從2020年3月5日12時起,將全市抗旱應急響應級別由目前的一般級(Ⅳ級)提升為較大級(Ⅲ級)。截至3月16日,普洱市因旱已出現季節性缺水受影響人口94.18萬人,8.96萬頭大牲畜出現飲水困難,水庫干涸9座,河流斷流3條,機電井出水不足4眼。
受旱情影響,普洱市箐門口水庫蓄水量大幅減少,自2019年12月17日已停止供水。為確保供水,普洱市已啟用了梅子湖備用水源,從2019年11月28日開始,梅子湖水庫陸續為洗馬河水庫補水。截至3月17日上午,梅子湖水庫庫容量為262.51多萬立方米,相當于正常時期的三分之一,為近10年來最低庫容。
西雙版納:西雙版納勐海縣全縣水庫壩塘總蓄水量比常年平均偏少一半,截至2月7日,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海縣全縣中型及小(一)型水庫蓄水量為5521.4萬立方米,總供水量為104.25萬立方米,總入庫水量為44.15萬立方米,同比僅為1月入庫水量的1/3。流沙河流量為1.75立方米/秒,比1月同期相應流量3.41立方米/秒減少了51.32%。
玉溪:截至2020年2月19日,玉溪全市庫塘蓄水為3.20億立方米,比上期蓄水少95.25萬立方米,比2019年同期的蓄水量少2.10億立方米,比正常年景保障全市安全用水偏少36.0%。峨山縣是玉溪市旱情較為嚴重的地區之一。
旱情當前,全省各級部門積極行動,抗旱保收。省政府多次召集研究旱情及抗旱工作,先后派出工作組深入普洱市、西雙版納州、玉溪市調研抗旱工作,緊急安排抗旱資金,專項用于普洱、玉溪等城市干旱嚴重的6個州(市),幫助支持提前實施抗旱應急調水工程和抗旱減災救災工作。
記者從省農業農村廳了解到,從3月初開始,其已派出春耕備耕督導工作組分赴16個州市34個縣開展春耕備耕督導工作,對旱情較重的州市,指導制定抗旱促春耕工作,從五個方面進行抗旱促春耕備耕。
■加強農業旱情監測。加強與氣象、水利的協調聯系,及時掌握和上報旱災發生情況;
■科學調水灌溉保苗,合理調度水源,積極調配農機拉水、運水,進行引水、提水、抽水,灌溉保苗,保人畜飲水安全;
■科技抗旱保增產。加強在田作物中耕管理,推廣地膜覆蓋、秸稈覆蓋和抗旱劑等科技抗旱措施,減少土壤水分蒸發;加強水肥調控和病蟲害綜合防治,力爭未受旱地區多增產,輕旱區不減產,重旱區少減產;
■及早謀劃調結構。對因旱絕收的地塊,及早調整種植結構,實施水改旱;及時改種補種蔬菜、鮮食玉米、青飼作物等短生育期作物,減少旱災損失;
■抓好備耕促大春。在做好小春抗旱的同時,做好大春生產用種子、地膜、化肥、農藥、柴油等農資調供,抓好旱育秧、間套種、地膜覆蓋、集中育秧育苗等科技增糧措施的落實,保證大春生產的順利進行。
云南省水利廳從五個方面積極采取措施,緩解此次旱情對各地的影響。
■指導各地利用2019年汛后有水可蓄的有利時機,全力增加庫塘蓄水,努力實現了全省庫塘蓄水80億立方米蓄水目標任務。
■按省、市、縣政府駐地城市,鄉集鎮和廣大農村五個層次,組織、指導各地進行供需水平衡分析,制定供用水計劃方案和應急預案。
■關注旱情發展,并會同省應急委辦公室組成聯合工作組赴旱情嚴重的普洱、玉溪等地了解旱情、指導抗旱工作。
■指導普洱、玉溪等旱情較重的城鄉及早謀劃部署,緊急啟動一批抗旱應急工程等備旱、抗旱措施。
■召開全省脫貧攻堅農村飲水安全專題會議,結合解決因旱臨時農村人飲困難,針對2020年16個脫貧縣制定了農村飲水安全掛牌督戰方案,同時根據脫貧出列需要和抗旱需求,組織保證農村飲水安全。
在旱情較為嚴重的普洱市,為減小旱情影響,普洱市統籌做好用水計劃,加強監測預警,密切關注天氣形勢和旱情的發展趨勢,做好人工增雨準備工作,將適時開展人工增雨作業緩解旱情。同時為保障供水,普洱市啟動調水工程。從當地大中河水庫向信房水庫啟動調水,大中河水庫目前實際蓄水量1429.3萬立方米,是今年普洱城區居民用水的最重要水源保障。此外,普洱市信房水庫至梅子湖水庫抗旱應急連通補水工程將于近期完工試運行,為在雨季來臨前提供用水保障。
受旱情影響,包括普洱市、西雙版納州、楚雄州等地各部門也積極引導當地農戶改種其它用水量比較少的農作物,或推遲種植的時間。
【旱情或將持續 受影響地區春播適宜度差】
旱情繼續發展,抗旱形勢嚴峻。據云南省氣象臺消息,盡管本周受南支槽影響,3月23日—24日,滇中及以東、滇南、滇西將出現陣雨局地中雨或大雨,并伴有雷暴、局地短時強降水、冰雹、大風等強對流天氣。但同時滇中的昆明西部、楚雄及版納、普洱、臨滄等地仍無明顯降水。旱情快速加重,春播氣象適宜度為差。
未來七天,普洱和西雙版納依然將以少降水、多晴天的氣候為主,抗旱形勢依舊較為嚴峻。
3月23日,省政府第65次常務會議指出,各地各部門要強化底線思維,立足抗大旱、救大災,做好最充分準備,全面抓好抗旱減災工作。要強化組織指揮協調,全力確保城鄉供水,嚴格水源調度管控,切實解決臨時性人飲困難,保障工業農業生產用水,加快補齊農村飲水安全短板,最大限度降低干旱對脫貧攻堅、生產生活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
當前,全省12個州(市)71個縣(區)實施436件抗旱應急工程,概算投資10.5億元,計劃解決應急供水人口316萬人、保障灌溉面積126萬畝。目前已投入資金4.1億元,183件建成投入使用。隨著雨季的逐漸來臨,旱情將能得到緩解,正在行進中的這個春天,定能久旱逢甘雨。云南網記者 張成 張蕊 夏方海
云南旱情十分嚴峻 已致94.5萬人、22.7萬頭大牲畜飲水困難
(記者 王淑娟)去冬今春以來,云南省旱情已導致1個州(市)所在地和寧洱等8個縣城區供水嚴重不足,影響城市人口78.13萬人。從氣象、水文預測分析和云南季節性干旱突出特點分析,2020年全省大部分地區春季(3-5月)將進入氣象干旱快速發展期,干旱強度總體將較常年偏重,并將持續至初夏雨季開始前。
據省水利廳截至3月20日統計數據顯示,旱情造成94.5萬人、22.7萬頭大牲畜飲水困難;農作物受災面積達234.7萬畝、缺水缺墑面積32.3萬畝。全省57條河道斷流,102座水庫干涸、60眼機電井出水不足;庫塘蓄水68.5億立方米,比2019年同期少蓄7.3億立方米。
省水利廳負責人介紹,滇中西部、滇西北和滇西東部氣象干旱將逐漸發展,滇中以南地區由于前期降水量異常偏少,干旱將持續向深層次發展,影響強度進一步加重,影響范圍進一步擴大,發生重大干旱風險很高,普洱、玉溪形勢非常嚴峻。隨著時間推移,河道來水偏少將導致溪流斷流、庫塘蓄水更加不足,蓄水總量將快速下降;楚雄、昆明、玉溪和大理可能出現連片旱情,保山、德宏面上旱情將有一定發展,文山、紅河、普洱、西雙版納面上旱情將會持續擴大,麗江、怒江、迪慶、昭通、曲靖旱情將有分布。按照最不理想情況情況預測,旱情可能涉及全省70多個縣(市、區),抗旱工作形勢十分嚴峻。
省委、省政府高度關注我省抗旱工作,省領導多次作出重要指示。省政府3月23日常務會專題研究全省抗旱工作,和良輝副省長多次研究并深入普洱市、西雙版納州、玉溪市調研指導抗旱工作。3月17日召開全省防汛抗旱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對抗旱減災救災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安排抗旱資金11000萬元,支持有關州市提前實施抗旱調水工程及抗旱減災救災工作。省水利廳高度重視,先后8次深入普洱、玉溪等地調研指導抗旱工作,并積極向水利部反映情況,爭取對口抗旱資金支持,省防辦密切關注旱情發展,牢固樹立“抗大旱、抗長旱”的風險意識和底線思維,提前謀劃,指導普洱、玉溪等地開展抗旱工作。
針對此次旱情,省水利廳積極指導各地利用2019年汛后有水可蓄的有利時機,全力增加庫塘蓄水,努力實現了全省庫塘蓄水80億立方米蓄水目標任務,同時加強庫塘蓄水等水源管理,厲行節約用水,嚴控管控計劃用水。按省、市、縣政府駐地城市,鄉集鎮和廣大農村五個層次,組織、指導各地進行供需水平衡分析,科學、合理制定供用水計劃方案和應急預案,為及早謀劃、安排實施抗旱應急工程和全面抗旱提供可靠依據。密切關注旱情發展,3次組織抗旱形勢分析研判,及時提出了抗旱減災救災工作意見建議,并會同省應急委辦公室組成聯合工作組赴旱情嚴重的普洱、玉溪等地了解旱情、指導抗旱工作。同時,超前指導普洱、玉溪等旱情較重的城鄉及早謀劃部署,緊急啟動一批抗旱應急工程等備旱、抗旱措施。
當前全省12個州(市)71個縣(區)共組織實施436件抗旱應急工程,概算投資10.5億元,計劃解決應急供水人口316萬人、保障灌溉面積126萬畝。目前已投入資金4.1億元,183件建成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