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保善:讓甜蜜的事業高產又高效
廣西是全國甘蔗糖的主產區,甘蔗產業是廣西重要的扶貧支柱產業。全國人大代表、廣西大學教授、亞熱帶農業生物資源保持與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陳保善帶領團隊深耕甘蔗產業,在甘蔗育種領域科研攻關。
常年跟甘蔗打交道的過程中,陳保善深切地感到,目前甘蔗種植和管理的機械化程度太低,種植環節對勞動力要求太高。如果通過科學技術的突破,農民種上甘蔗后只需要簡單的田間管理就能獲得甘蔗豐收,那么甘蔗產業就能走上高產、高效、優質之路。
這方面的科學技術突破需要國家的政策引導和資金扶持。“希望國家對山地農業的機械研發和長效緩釋肥研發有政策引導和資金扶持,通過科技進步推動產業進步。”這是陳保善兩會建議的主要內容。
陳保善表示,如果把起壟裝備和緩釋肥料這兩大問題解決,困擾甘蔗產業發展的核心問題就有望得到解決,將來種甘蔗也能像種水果蔬菜一樣,變成高效產業。“現在平均下來農民一畝地收入也就幾百塊錢,要讓農民掙到一千至兩千塊錢,這里面還有好多事情要做。”陳保善說。
陸弟敏:為扶貧支柱產業”保駕護航”
全國人大代表陸弟敏是廣西田東芒果試驗站站長,平時奔忙于各個芒果園和芒果基地。他介紹說,廣西是全國最大的芒果產區,芒果產業是廣西最大的扶貧支柱產業。但是現在芒果優良品種的選育工作遇到了瓶頸:有些芒果品種正被快速淘汰,而市場上沒有及時替代的新品種。因此,今年兩會,陸弟敏帶來的建議跟芒果產業息息相關。
目前我國芒果產業的發展遇到了一定的瓶頸,比如對原有的品種資源家底摸不清,無法對其進行精準評估和高效開發。陸弟敏的兩會建議是,希望國家加大對芒果種質資源(也稱品種資源或遺傳資源,是選育新品種的基礎材料和遺傳材料)的保護和利用。
“目前國內芒果種質資源的系統性保護體系,還沒有建立起來。我們需要進行保護種質資源的體系建設。”陸弟敏的目標很明確:“把國內外最優良的2000多個目標品種收集起來,把資源保護起來,等到條件成熟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對種質資源的優質基因和高產品種的基因進行重組,通過基因育種,培育出一些既高產、又高質的新品種,來滿足產業發展的需求。” 記者丨鐘陟悅 袁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