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7月16日起,廣東進入一年中最悶熱的“三伏天”。夏天和冷飲最配了,這個夏天以元氣森林、零度可口可樂為代表的無糖零熱量飲品受到消費者追捧。無糖零熱量飲料真的這么健康嗎?記者對市場上的無糖飲料作了一次調研。
人造甜味劑為主流
記者選擇可口可樂、健力寶、娃哈哈等12款主打“無糖”或者“零熱量”的飲料,對其配料表進行分析發現,目前市場上的無糖飲料可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真無糖飲料,主要是無糖茶飲,如三得利的“無糖烏龍茶”,這類產品不添加任何糖,但是嘗起來也沒有任何甜味,比較健康卻無法滿足愛甜人士需求。
第二類是代糖飲料,如健力寶的“‘微泡’無糖氣泡水”,這類飲料說是“無糖”但實際上添加了代糖,因此帶上甜味,更受消費者青睞。代糖可添加甜味,且低熱量或者無熱量。公開資料顯示,目前代糖可大致分為三種,一種是用化工技術合成的人造甜味劑,如糖精、阿斯巴甜等;第二種是從植物中提取的天然甜味劑,如甜菊糖;第三種介于兩者之間,通過生物或化工技術,對糖類進行改造,生成具有甜味但熱量很低的糖醇,常見的有木糖醇、麥芽糖醇等。
調研的12款“無糖”飲品中,9款是添加了代糖,其中又以人造甜味劑為主流甜味劑??煽诳蓸?、百事可樂、娃哈哈、依能以及屈臣氏5個品牌下的5款產品用的代糖是造甜味劑。可口可樂的“零度可樂”和百事可樂的“黑罐無糖可樂”混合添加阿斯巴甜、安賽蜜、蔗糖素三種人造代糖。娃哈哈的“ph9.0蘇打水飲品”、依能的“無糖無氣弱堿蘇打水”使用安賽蜜,屈臣氏“鹽味蘇打水”添加了蔗糖素。
3款飲品混合添加人造甜味劑和天然甜味劑,元氣森林“無糖氣泡水蘇打水”、健力寶“微泡無糖0脂膳食纖維白桃莫吉托氣泡水”混合添加赤蘚糖醇和蔗糖素,名仁“無糖氣泡水荔枝味飲品”選擇木糖醇和蔗糖素。1款飲品只添加天然甜味劑,雀巢“優活冰極青檸風味氣泡水”添加赤蘚糖醇和甜菊糖苷。
專家提醒:“無糖”飲料也不宜多喝
夏天到了,炎熱的天氣讓人對冰凍的飲料有著特別的渴望。鑒于過多攝入糖類對身體健康的影響,市面上涌現出眾多“無糖”飲料,這些產品真的足夠健康嗎?也未必。
廣東省中醫院臨床營養科林淑嫻醫生指出,市面上標識“無糖”“零熱量”的飲品,大多使用各種代糖。代糖可以替代糖的味道,對于控制血糖有一定積極的意義,也能讓人最大限度地吃到甜食甜飲。但另一方面,代糖類飲料對于培養低糖口味并沒有幫助,而對于代謝可能沒有太多的好處。
林淑嫻指出,市面上獲批的各種甜味劑,有一個安全使用范圍限值。就健康度比較而言,天然甜味劑和糖醇顯然是更為安全的選擇,但價格比較貴是一大缺點。人造甜味劑如阿斯巴甜,其分解產物含有苯內氨酸,對于有先天遺傳基因缺陷導致不能代謝苯內氨酸的苯丙酮尿癥患者來說,就不能食用。
人造甜味劑從誕生之初就存在各種爭議,有研究認為,非營養性甜味劑(NNS)可影響內分泌和代謝,食用NNS與肥胖和腰圍增長強相關;NNS影響代謝的可能機制包括改變腸道菌群,激活口腔、小腸、胰島β細胞和大腦等組織器官的甜味受體,進而刺激胰島素和腸促胰島素的分泌、上調脂肪生成、改變大腦的養分傳感;NNS攝入對激素的影響有多少臨床意義,尚未明了。長期食用對健康影響還需要更多的研究。因此,營養專家提醒,不要看到“無糖”二字就認為很健康,仍要記得控制攝入總量。
南方日報記者 周中雨 嚴慧芳
品牌 | 產品 | 代糖 | 代糖類型 |
可口可樂 | 零度可樂 | 阿斯巴甜、安賽蜜、蔗糖素 | 人造 |
百事可樂 | 黑罐無糖可樂 | 阿斯巴甜、安賽蜜、蔗糖素 | 人造 |
娃哈哈 | ph9.0蘇打水飲品 | 安賽蜜 | 人造 |
依能 | 無糖無氣弱堿蘇打水 | 安賽蜜 | 人造 |
屈臣氏 | 鹽味蘇打水 | 蔗糖素 | 人造 |
名仁 | 無糖荔枝味氣泡水 | 木糖醇、蔗糖素 | 混合 |
健力寶 | ????微泡無糖0脂膳食纖維
白桃莫吉托氣泡水 |
赤蘚糖醇、蔗糖素 | 混合 |
元氣森林 | 無糖氣泡水蘇打水 | 赤蘚糖醇、蔗糖素 | 混合 |
雀巢 | 優活冰極青檸氣泡水 | 赤蘚糖醇、甜菊糖苷 | 天然 |
農夫山泉 | 東方樹葉茉莉花茶 | 無 | / |
伊藤園 | 濃味烏龍茶 | 無 | / |
三得利 | 無糖烏龍茶飲料 | 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