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上海8月6日電(滕佳妮 姜廣旺)作為云南五大出境通道之一的臨滄市耿馬縣,是上海市與云南省臨滄市扶貧結對合作地區。在上海市工商聯的牽線搭橋下,上海民營企業把當地的資源優勢和上海的技術優勢結合起來,走出了一條滬滇產業合作扶貧的新路子。
臨滄市耿馬縣土地廣袤,光熱水土條件好,是國家糧食和蔗糖生產基地,但工業基礎薄弱,經濟以農產品和初級工業品為主,規模企業數量少。兩年前,在耿馬的一次調研中,上海市工商聯青年創業者聯誼會副會長、綠賽可新材料(云南)有限公司總經理童鈞等扶貧干部發現,當地大面積種植甘蔗,全縣每年榨糖產生40多萬噸廢蔗渣,多數通過焚燒、堆肥等處理,經濟價值無法體現,還造成環境污染。
根據當地的這些資源特點,結合國家的環保戰略和上海的外貿優勢,童鈞萌生了開展蔗渣模塑環保材料項目的念頭,通過對榨糖產生的廢渣進行精制、改性、模壓等工序加工,制成可降解餐飲具、包裝材料。
“通過引進國外先進技術,模塑產品在一定的自然環境下可降解為水和二氧化碳,解決了耿馬縣制糖企業的大量廢渣處理難題,變廢為寶,而且延伸了傳統甘蔗加工的產業鏈,形成生產、制造、廢渣再利用的閉環,實現了產品價值最大化。”童鈞說。
蔗渣利用的問題解決了,可模塑產品生產問題讓童鈞犯了難。蔗渣里的纖維素和木質素是很好的工業原料,但濕的蔗渣漿不易運輸且易腐敗,必須制成漿板才能運輸到東部地區加工,運輸成本大大增加。
“在當地建廠是唯一且最優的選擇,而耿馬工業基礎薄弱,兩年前我隨上海扶貧團隊考察時,這兒沒有一個工廠。”兩年過時間里,耿馬工業園已經正式開工并初具規模。園區規劃面積5.38平方公里,主要集中布局以蔗糖主導產業及其延伸產業加工為主的產業集群區,園區將建成12萬平方米標準廠房,還有供水、污水處理廠、垃圾轉運站、保障性住房等工程建設。
“綠賽可新材料(云南)有限公司作為園區招商落地的第一個企業,投資的蔗渣模塑項目總投資2.5億元,可為耿馬縣提供就業崗位400多個,實現年產值6億余元。目前,一期已基本建成,首投10條先進的生產線,形成3萬噸蔗渣模塑產品的產能。”童鈞告訴記者,項目為當地居民提供大量工作崗位同時,也刺激了紙箱廠、制膜廠、吹瓶廠等在園區的投資意愿。
上海市工商聯精準扶貧團參觀耿馬工業園規劃
產業扶貧還要與“扶智”結合,童鈞透露,目前正考慮與當地的學校合作,一方面從職校畢業生中培養公司青年骨干,另一方面也鼓勵畢業生在本地自主創業,并提供各種信息和機會。
云南臨滄市耿馬縣作為上海對口扶貧地區,在上海扶貧干部的支持幫助下,蹚出了一條利用當地甘蔗資源發展綠色環保產業扶貧的新路子,促進生態資源到產業價值的轉換,為當地百姓鋪就了一條鄉村振興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