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機化信息網信息中心報道 9月16日,由中國農業機械化協會、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機械化服務中心、廣西壯族自治區糖業發展辦公室共同組織的“2020年甘蔗機械化發展戰略研討會”在蕪湖市舉辦。中國農機化協會副會長楊林,廣西農機化服務中心副主任江垣德,農業農村部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推進行動專家組甘蔗組組長、華南農業大學教授區穎剛,國家糖料產業技術體系的首席專家、內蒙古農牧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白晨,中聯農業機械股份有限公司CEO熊焰明等領導嘉賓分別致辭。
據了解,今年是農業農村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工信部《推進廣西甘蔗生產全程機械化行動方案(2017—2020年)》的收官之年,為總結經驗繼往開來,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的情況下,從4月至7月的4個月內,中國農業機械化協會,農業農村部農機鑒定總站、農業農村部農機推廣總站等37家單位共同舉辦了“甘蔗機械化線上交流活動”,并取得了初步成果。
本次研討會實際是對前一階段線上交流活動成果的一次匯總和總結,研討會邀請了農業農村部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推進行動專家組甘蔗組、國家糖料產業技術體系的首席專家,以及廣西、廣東、福建、海南等省的雙高基地、種植企業(戶)、農機合作社、制糖企業等甘蔗產業鏈上的業內專家60余人,圍繞進一步推進甘蔗生產機械化相關問題座談研討、群策群力,總結分析甘蔗生產全程機械化行動中發現的問題。
按照研討會議程,來自全程機械化推進行動專家組甘蔗組、糖料產業技術體系的專家和有關行業領導分享了最新研究報告。江垣德副主任做了《廣西甘蔗機械化發展戰略》報告,華南農業大學工程學院教授劉慶庭做了《我國甘蔗生產機械化“十四五”發展目標與甘蔗產業可持續發展》報告;福建農林大學研究員張華做了《機械化蔗園耕層結構的研究及改良》報告,廣西制糖學會理事長、廣西大學教授李凱做了《我國甘蔗糖業發展戰略思考》報告,中聯農業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潘振洋做了《甘蔗生產全程械化裝備建設及未來產品規劃》報告。
據有關專家介紹,甘蔗產業鏈跨農業段和工業段,終端是制糖企業,由于涉及工藝改造、現行體制和運行機制等因素制約,雖然處于產業鏈終端,但其接受機收蔗意愿將會傳導到前端,往往決定著甘蔗機械化的走向,因此比起小麥、水稻、玉米等大田作物,甘蔗機械化具有更復雜的特殊性;從前端農業段分析,由于我國甘蔗主產區多位于丘陵地帶,土壤中石頭含量大,機耕道建設欠賬太多,都給機械化造成很多障礙。這些復雜的因素,決定了現階段甘蔗生產機械化仍是我國全程全面機械化的最大短板,尤其在機收環節問題突出亟需提高。
中聯農機熊焰明CEO對此表示,中聯農機多年來致力于甘蔗收獲環節關鍵技術攻關,2020年對已上市的AS60履帶式及AC60輪式甘蔗機智能化升級;針對國內農藝特點開發的窄行距履帶式甘蔗機技術領先,可有效解決山地丘陵甘蔗機械化收獲難題;即將推出的AC90大型甘蔗機正在加快試驗驗證,有望實現技術跨越。中聯農機將一如既往推動甘蔗生產全程機械化,努力打造甘蔗全程機械化解決方案服務商,做中國甘蔗機第一品牌。
楊林在總結發言時表示,在常態化疫情防控形勢下,此次研討會是國內蔗糖產業鏈一次難得的相聚交流,共商行業發展大計,在推進甘蔗全程機械化行動承上啟下的關鍵時刻,研討成果將對未來政策導向提供支撐作用,推動甘蔗生產機械化高質量發展。
9月17日上午,與會部分領導和專家圍繞糖料甘蔗生產全程機械化水平評價標準問題舉行專題研討會,審定了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機械化服務中心提交的《甘蔗生產全程機械化發展狀況調研方案》,表彰了疫情期間甘蔗機械化線上交流活動先進個人。會議期間,與會代表參觀了中聯農業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蕪湖工廠,并觀摩了中聯農機位于蕪湖的數字水稻種植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