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獲
提起甘蔗,云南省德宏州隴川縣城子鎮巴達村甘蔗種植戶張智良臉上露出了微笑:“我種甘蔗已經種出了感情,特別是這幾年甘蔗政策好、價格穩定。現在,保護價每噸不低于450元,今年我家種了20畝,收入7.2萬元。”
隴川縣發展蔗糖產業已有50多年的歷史,是全縣最具規模、群眾增收最穩定的產業,目前,全縣有蔗農2.6萬戶12萬人,占農業人口的85%。2019/2020榨季,全縣甘蔗種植面積達33.48萬畝,產量212.99萬噸,農民收入9.12億元、戶均3.6萬元,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種植甘蔗的有4096戶,戶均收入2萬元。“甜蜜產業”助力蔗農脫貧奔小康成效明顯,隴川農村流傳著一句話:“我們住的是甘蔗房、看的是甘蔗電視、騎的是甘蔗摩托、討的是甘蔗媳婦。”
區域產業協同發展?胞波情誼更加深厚
1986年,在縣政府的倡導下,按照“平等有償、互利互惠”的原則,景罕糖廠與緬甸克欽幫第二特區東部專區達成共識,幫助緬方規劃、發展甘蔗生產,開展甘蔗替代罌粟種植。當年,種植甘蔗58畝,產量230噸。緬甸邊民看到種植甘蔗可以增加收入,激發了種植的愿望和積極性,從此拉開了甘蔗替代罌粟種植的帷幕。
經過30多年的努力,通過技術幫扶、資金支持等多種措施幫扶,緬甸邊民種植甘蔗的收入大幅度提高,靠近邊境地區村寨的交通、電力、通信等基礎設施也有了很大提升,部分山區居民還遷移到平壩或生活條件較好的地方定居。2019/2021榨季,境外甘蔗種植面積達4.05萬畝,入榨量22.8萬噸,農戶來自甘蔗收入1.02億元,蔗區涉及緬甸東部省邁扎英縣、木瓜壩縣,共46個村寨1956戶8575人,人均毛收入達1190.1元。
多措并舉促團結 千方百計謀發展
隴川縣實行縣級領導掛鉤甘蔗生產工作機制,縣、鄉領導干部包甘蔗高產示范樣板田6萬畝;實行甘蔗收購市場調節價,采取與食糖銷售價格掛鉤聯動二次結算辦法,對應食糖平均(含稅)銷售基價5800元,聯動系數5%;實行制糖企業對推廣種植的品種給予機耕、地膜、農資等補助和擔保貸款制度,制糖企業與蔗農利益聯結機制,最大限度保護廣大蔗農的既得利益。
實施土地整治,加大平田改土力度,建設糖料核心基地和麻栗壩灌區,著力提高蔗區通行、排灌能力,不斷推進蔗區生產水利化,大力改善甘蔗生產條件;優化甘蔗區域布局,壯大甘蔗科技服務技術隊伍,廣泛推廣運用先進栽培管理技術,加強病蟲害綜合防治,建設甘蔗良種擴繁基地,提高甘蔗種植的機械化程度,促進甘蔗產業提質增效;組建甘蔗生產輔導員、專業技術人員232人,分片區經常性開展培訓指導;實施技術改造擴大生產規模,2個糖廠日處理甘蔗能力達到1.5萬噸。
延伸和拓展產業鏈,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率和產品價值,實現蔗糖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利用每年約20萬噸蔗稍蔗葉,積極發展養殖業,助推畜牧產業發展。2019年全縣畜牧業產值5.37億元,畜牧養殖農戶12986戶,戶均增收4143元,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3981戶,農戶實現增收800至25000元。引進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利用制糖工藝的廢糖蜜加工生產高活性干酵母,年產約3萬噸,年營業收入4.5億元、工業產值4.9億元,上繳稅金2560萬元,提供就業崗位500個。同時,利用干酵母廢棄物拓展有機肥加工生產,每年生產有機肥6萬噸,成為云南首家“甘蔗變白糖、糖蜜變干酵母、生產白糖和干酵母的廢棄物資源化綜合利用變有機肥”全產業鏈開發蔗糖產業縣。(德宏州團結報)
隴川啟動新榨季甘蔗機收作業
德宏團結報訊 (通訊員 尹加從) 11月26日,云南省德宏州農業農村局和隴川縣農業農村局共同組織在隴川縣召開“隴川縣2020/2021年榨季甘蔗機收作業啟動會暨甘蔗機收技術培訓會”。
會上,州農業農村局分管領導圍繞甘蔗生產機械化對德宏蔗糖產業的重要意義、機械化應對新冠疫情發揮的突出作用、如何打造農機強州、打造隴川成為全省甘蔗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等做了發言。
景罕糖廠和隴川糖廠廠長介紹了全縣甘蔗收獲機具推廣應用情況、甘蔗機收補貼情況、農機安全生產、機械化收獲目標規劃及作業規則等。
與會人員參觀了辰漢甘蔗收獲機作業、柳工甘蔗收獲機作業、中聯甘蔗收獲機作業、沃德甘蔗收獲機作業、甘蔗葉粉碎還田機等機具的作業現場。
2020/2021榨季,德宏州預計投入生產的甘蔗收獲機125臺,新增103臺,新購置甘蔗收獲機投入0.9億元,預計本榨季可完成甘蔗收獲量70萬噸,機收率25%以上。目前,德宏州甘蔗收獲機擁有量和收獲量穩居全省領先水平。隴川景罕糖廠蔗區預計本榨季可完成甘蔗收獲量40萬噸,機收率達35%以上,有望成為全國甘蔗收獲量和收獲率最高的單一糖廠蔗區。(尹加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