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壯族自治區植保站發布? ?當前,我區甘蔗已進入苗期生長階段,病蟲害也開始發生為害。根據種植情況、結合蔗區蟲源基數及氣候因子等綜合分析,預計2020年上半年甘蔗主要病蟲害為中等局部偏重發生,其中甘蔗螟蟲中等局部偏重發生,薊馬、綿蚜中等偏輕程度發生,地下害蟲、蔗龜、黑穗病、梢腐病等病蟲偏輕至中等偏輕程度發生,與上年持平,桂中大部、桂西南、桂南局部蔗區普遍發生。
一、甘蔗病蟲害發生預測
1、第一代甘蔗螟蟲
甘蔗螟蟲主要以二點螟、條螟發生為主,第一代螟蟲為甘蔗主害代。根據各地越冬調查、性誘監測和發育進度調查,結合歷年資料及氣象情況綜合分析,預測我區第一代甘蔗螟蟲發生程度為中等局部偏重,發生面積550萬畝,以二點螟和條螟發生為主。螟蛾盛發期在3月中旬至4月上旬,螟卵盛孵期在3月下旬至4月中旬,幼蟲防治適期在3月下旬至4月上、中旬。
2、甘蔗薊馬
發生程度中等偏輕局部中等,發生面積450萬畝,蔗區普遍發生。
3、?甘蔗綿蚜
發生程度中等偏輕,發生面積200萬畝。坡地、旱地發生相對較重。
4、甘蔗黑穗病
發生程度中等偏輕局部偏重,發生面積200萬畝,蔗區普遍發生。
此外,蔗龜、蔗根鋸天牛、白蟻、甘蔗梢腐病、鼠害等甘蔗病蟲害在蔗區均有不同程度發生。
二、預測主要依據
1、宿根蔗面積仍然偏大,橋梁田多
截至3月13日,我區糖料蔗面積1102.16萬畝,其中宿根蔗829.07萬畝,新植蔗273.09萬畝,同比快125.55萬畝。甘蔗上年收割進度不一,今春宿根蔗面積仍然比例偏大,宿根蔗和新植蔗的生長不齊,橋梁田多,非常利于甘蔗螟蟲、地下害蟲的轉株為害。
2、冬后蟲源基數仍維持在較高水平
據大新、江州、合浦、扶綏等地調查,宿根蔗螟害率一般1%~10%,高的15.6%~23.4%,扶綏縣調查宿根蔗冬后殘蟲密度高的86頭/畝,一般46~60頭/畝。
3、氣候適宜病蟲害發生
據廣西氣象信息顯示,1、2?月平均氣溫、降水量比常年偏高、偏多,日照時數偏少,月內氣溫起伏較大,出現寒潮天氣過程,大部地區出現大風,部分地區有暴雨到大暴雨,?局地有冰雹、雷電等強對流天氣。1?月氣溫比常年同期偏高?2.4℃,偏高程度為1951年以來同期第?4?位,10?個地市共有?28?個縣(市)月平均氣溫為?1951?年以來同期最高或并列最高;降水量比常年偏多2-4成。氣溫、降水量、日照,強對流天氣等不利于甘蔗砍運、病蟲害防控工作,而非常有利于甘蔗害蟲越冬繁殖。
三、防治意見
1?各級植保部門要繼續做好當前甘蔗病蟲監測調查及預測預報工作,及時準確發布病蟲情報,為當地政府部門提供決策。
2?根據甘蔗生長、病蟲發生及氣候條件等,結合蔗田中耕培土,指導蔗農科學拌藥撒施,培壯植株并控制甘蔗螟蟲、蔗田白蟻、蔗龜、金針蟲等鉆蛀、地下害蟲的為害。
3實施綜合治理
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策略,加強農業防治,做好蔗田的清理工作,中耕培土,及時摘除病葉或拔除病株,集中深埋和燒毀,減少病源;推薦物理、生物防治,蔗根鋸天牛、蔗龜等具有較強的趨光性,大力推廣頻振式殺蟲燈誘殺害蟲,性誘劑誘殺螟蛾,釋放赤眼蜂寄生螟卵。甘蔗螟蟲、薊馬、黑穗病等普遍或局部偏重發生的病蟲害要適時開展化學防治。在甘蔗害蟲低齡期,甘蔗病害發生初期,選用安全、經濟、高效的對口農藥進行達標防治,保證甘蔗生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