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職不敢待須臾 為糖業發展建言
–記全國人大代表、崇左東亞公司工會主席林文雄
李克強總理在今年“兩會”參加廣西代表團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指出:蔗糖是食品加工行業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原料。蔗糖生產看似小,但事關國家發展大局,與老百姓的實際生活息息相關。政府會繼續支持蔗糖產業發展,希望有關方面也要持續推進科技創新,努力提高蔗糖產業的競爭力。李克強總理對糖業發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在廣西糖業乃至全國糖業系統引發了熱烈反響。
“總理的重要指示體現了國家對廣西糖業發展的高度重視和深切關懷!為糖業產業的下一步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進方向和方法,既是鼓勵、更是鞭策,讓我們糖業系統廣大同仁深受鼓舞、倍感振奮!”林文雄代表說,作為唯一來自廣西糖業系統制糖企業工人的全國人大代表,有幸現場聆聽了總理對糖業發展的重要指示。“內心非常激動,心情十分澎湃;感覺自己肩上的責任重大,但更感到使命光榮。”林文雄代表誠懇而坦率地表示。
食糖是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商品,與糧、棉、油等同列為國家戰略層面的大宗農產品物資。國家“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夯實糧食生產能力基礎,保障糧、棉、油、糖、肉、奶等重要農產品供給安全”。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也強調要深入實施重要農產品保障戰略,確保糧、棉、油、糖、肉等供給安全。廣西是我國最大的食糖產區,多年來糖料蔗種植面積和食糖產量均占全國的60%左右,是我國食糖戰略安全的主屏障。廣西糖業涉及2000多萬蔗農和10多萬產業工人,在維護國家食糖供給安全、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促進民族團結進步、鞏固邊疆穩定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林文雄代表表示,廣西主產區制糖企業積極響應政府號召努力提質發展、加快“轉型升級“步伐,但由于國內生產成本尤其是原料成本居高不下、進口糖沖擊、特別是去年初以來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和糖市下行等多重不利因素疊加影響,企業資金鏈、產業供應鏈等嚴重受阻,大多數大型龍頭糖企經營發展陷入困境,主產區廣大蔗農種蔗的積極性普遍出現不同程度下滑,原料蔗種植面積和產量有下降的趨勢。
作為一名在桂全國人大代表,林文雄始終牢記自己的職責和使命。他立足本職、立足制糖產業、立足廣西,認真履職盡責,積極為糖業發展建言獻策。如何實現降本增效提高蔗糖產業競爭力?如何實現廣西蔗糖產業可持續和高質量發展?如何發揮蔗糖產業對壯鄉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要作用?這些問題始終縈繞在他的腦海里。
每年參加“兩會”前,他做足功課,認真收集問題、深入調研分析,對擬提交的發言建議反復修改完善,力求建議具有精準性、前瞻性、代表性和可操作性。2021年“兩會”,他將建議聚焦于爭取國家在糖業貿易政策予以進一步支持廣西上。在林文雄代表看來,國家需要完善政策支持體系,優化發展環境,確保廣西蔗糖產業繼續在維護國家食糖安全、邊疆和諧穩定中的重要作用。廣西糖業目前除了要解決機械化程度低、原料成本高、產業鏈條不完善等發展制約瓶頸,還需要爭取國家在糖業貿易政策方面給予支持。目前進口原糖分配機制整體延續2002年配額政策實施之初的模式操作,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現行的配額內進口原糖分配機制如能適度增加主產區的分配比例,將有利于提高主產區政府財政收入,從而能更好的實施“工業反哺農業”,發揮鞏固少數民族地區的脫貧攻堅成果、有效銜接鄉村振興、穩邊固疆的作用。“配額內食糖進口,在國際國內市場價格存在巨大價差的情況下,利潤空間很大。”林文雄代表說,如果國家能調整配額內分配機制,讓政策利好更多惠及國內蔗糖主產區,既能力促制糖企業實施“工業反哺農業”措施,也能適度減輕當地政府財政扶持糖料蔗生產的壓力。經過調研論證,林文雄代表在今年“兩會”上提交了《關于對現行配額內進口食糖分配機制重新審視并調整完善的建議》。林代表提出,希望國家部委對現行配額內進口食糖分配機制重新審視并對配額制度調整完善,建議向國內主產區主要制糖集團適度傾斜,提高配額分配的科學性、合理性、公平性;同時建議國家將配額內非國營貿易的部分在分配時向主產糖區政府重點扶持發展的甘蔗制糖企業傾斜,真正發揮配額內進口食糖分配機制既定功能,這將對廣西糖產業的發展起到“糖蔗聯動、以糖促蔗”的促進作用。該建議得到了國家有關部委的積極響應和重視,當前正按人大代表建議的程序辦理推進。2021年全國兩會廣西云5G+4K虛擬交互訪談間、《廣西日報》等媒體也對林文雄代表關于促進廣西糖業發展的建議做了報道,引發社會各界對廣西糖業發展的關注。
“近年來,廣西糖業‘二次創業’和高質量發展已取得了顯著成效,但目前還存在一些薄弱環節,說到底還是甘蔗生產成本過高,制約了廣西糖業整體競爭力提升。”林文雄代表說,針對這些薄弱環節,除了爭取國家政策予以更大支持外,最根本的還是要靠企業苦練內功,科技賦能、創新發展、挖潛增效。必須要認真貫徹落實李克強總理的重要指示精神,圍繞薄弱環節精準持續發力,聚焦糖料蔗育種、生產機械化、蔗糖精深加工、副產品綜合利用、工藝技術、裝備制造等關鍵領域。特別要加快農業方面的科技創新,推動科研單位和企業研制出更適合廣西蔗糖生產需要的良種良法、耕種收機械,加強和推廣“智慧農業”,提高甘蔗糖份和產量,提高農民種植收入,助力全面提升廣西蔗糖產業的競爭力,端好中國的“糖罐子”。(本文源自:東亞糖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