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廖海金
相關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零食行業總產值規模超過3萬億元,即使按1%的庫存沉淀計算,臨期食品行業市場規模也有望突破300億元。
反食品浪費法中明確規定,超市、商場等食品經營者應當對其經營的食品加強日常檢查,對臨近保質期的食品分類管理,作特別標示或者集中陳列出售。也就是說,臨期食品不是過期食品,而是保質期限臨近,商家為了避免臨期食品變成過期食品,而低價促銷的商品,仍屬于符合保質期要求的安全食品。不過,商家銷售臨期食品,必須在醒目位置標示“臨期食品銷售專區”,保障消費者知情權。
臨期食品市場的出現,既盤活了企業庫存,又以比較低的價格讓消費者享受味覺體驗,還有助于減少糧食浪費,節省社會資源,可謂是一舉多得。不過,食品一旦進入臨期階段,影響其安全的不確定風險會明顯增加。譬如,食品運輸貯存條件不達標,即便保質期未過也可能變質。此外,網購是時下商品銷售的重要渠道,而臨期食品一旦成為一些電商的專門業務,若沒有嚴格的規定及有效的監管,其溯源管理與安全管理無疑會更困難。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減少食品浪費與保證食品安全不可偏廢,允許臨期食品銷售,必須守住食品安全底線,竭力避免銷售的無序泛濫,確保消費者買得放心、吃得安心。
一方面,要盡快完善臨期食品流通方面的法規,使臨期食品的流通符合安全條件并遵循嚴格的程序。另一方面,要積極探索和完善臨期食品流通銷售渠道的嚴格管控制度,保證渠道的專業性、可靠性。與此同時,相關部門也要加強監管工作,對商家銷售臨期食品進行規范化管理,實施全程可追溯系統,對不法商家隱瞞臨期食品信息,恣意翻新銷售過期食品等不法行為,要重拳出擊,絕不手軟,保障消費者“用打折的價格,吃到不打折的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