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源自:證券日報 記者 王寧
12月27日,鄭商所綜合業務平臺白糖基差貿易泛糖專區上線儀式以“云端”形式同時在鄭州和南寧舉行,廣西壯族自治區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廣西壯族自治區糖業發展辦公室、廣西泛糖科技有限公司和鄭州商品交易所領導出席并致辭。
今年以來,白糖期貨日均交易額272億元,同比增長2%;法人客戶持倉占比超過六成,同比增長17%;總計交割413萬噸,同比增長27%;白糖期權日均交易量5萬手,同比增長76%。白糖期現貨價格相關性連續多年保持在0.9以上;國內超過80%產能的制糖企業和100%產能的原糖加工企業參與白糖期貨、期權套期保值交易,期貨市場功能發揮良好。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對白糖期貨發揮的積極市場功能給予充分認可和支持,要求大力“促進期貨市場與現貨市場高效聯動,充分發揮期貨市場和現貨市場的功能,推動廣西優勢產業升級,促進廣西經濟高質量發展”。鄭商所也主動融入和服務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將與自治區政府的戰略合作協議切實落到實處,“基差貿易泛糖專區”推進服務模式創新、提高產業服務能力,是方案印發后第一個落地的業務。
廣西金融局副局長戰勇表示,鄭商所是廣西金融局的重要合作伙伴,雙方已經、并將繼續在推動廣西實體產業和期貨市場協同發展、提升企業利用期貨期權工具水平、推動廣西期現貨市場創新發展等方面開展合作,在廣西設立了中國—東盟大宗商品期現結合服務基地,為廣西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期貨動力。
“泛糖科技是廣西重點打造的糖業服務平臺,廣西金融局一直非常關注支持泛糖科技的發展。”戰勇表示。今年8月份,廣西自治區政府印發《開展期現結合服務廣西大宗商品交易市場建設實施方案》,泛糖科技多次與廣西金融局溝通,積極參與方案論證等工作。下一步,希望繼續加強與鄭商所合作,將泛糖業務平臺打造成為廣西期現結合業務的示范標桿。
廣西糖辦主任李文綱表示,泛糖業務專區的推出將為廣西糖業乃至全國糖業的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動力。近年來,為支持廣西糖業發展,鄭商所在廣西開展“保險+期貨”試點項目達到10個,累計投入保費近4000萬元,對廣西地區的脫貧攻堅工作和農戶穩產增收發揮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鄭商所根據白糖實體產業需求,不斷優化交易、交割制度,交割倉庫布局向產區傾斜,合理調整倉庫升貼水,對促進廣西食糖產業健康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泛糖科技重點打造食糖現貨交易平臺,食糖交收量在2021年達到近200萬噸,行業影響力不斷擴大。今年,泛糖科技在食糖現貨交易平臺的基礎上,積極與鄭商所合作,探索期現聯動模式,為提升食糖流通效率提供更靈活的交易模式和更便捷的風險管理工具。
李文綱表示,“作為廣西糖業主管部門,我們會一如既往地支持泛糖產品交易平臺做大做強,希望區內涉糖企業積極參與新上線泛糖專區交易,做好風險控制,實現穩健經營。”
記者了解到,泛糖科技是廣西重點打造的食糖產業科技型服務平臺。泛糖現貨交易平臺自2019年7月份上線以來,累計注冊客戶已逾1000戶,食糖交收量從2019年的幾十萬噸快速增長到2021年的近200萬噸,客戶群體覆蓋廣西100%糖業集團、全國80%以上食糖經銷商及30%的終端企業。平臺的現貨成交價格較好地反映了廣西糖的銷售情況,是國內購銷廣西白糖的主要參考。
泛糖科技總經理呂英杰表示,鄭商所綜合業務平臺的泛糖專區業務解決了以往白糖線下基差交易無公開權威的數據參考、升貼水定價困難、信息溝通時滯、套保平倉滑點風險大、手續繁瑣、結算復雜等痛點,對于助力實體企業進一步利用期貨市場及現貨交易平臺進行價格風險管理有著重要意義,能有效提升食糖流通效率、助力打造食糖流通新格局。
“推出泛糖專區業務,擴大‘平臺+平臺’模式,是鄭商所貫徹落實國常會關于‘搭建重點行業產業鏈供需對接平臺’要求的具體行動,是積極響應廣西自治區政府《開展期現結合服務廣西大宗商品交易市場建設實施方案》的重要舉措,是鄭商所努力探索期現結合方式、積極服務實體經濟的大膽嘗試。”鄭商所總經理魯東升表示,廣西食糖產量占全國產量的60%,白糖產業是廣西的重要支柱產業之一。白糖期貨上市近16年來,鄭商所始終高度重視服務廣西區域經濟發展,與廣西自治區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設立東盟大宗商品期現結合服務基地,持續開展涉糖企業套期保值業務培訓,連續4年開展“保險+期貨”試點,持續優化廣西白糖交割倉庫布局,為廣西涉糖企業和蔗農提供實實在在的支持幫助。
魯東升表示,以泛糖專區業務上線為標志,鄭商所服務廣西區域發展又邁出新步伐。鄭商所是國家重要金融基礎設施,泛糖是廣西省級現貨交易平臺,各有特色和優勢。相信雙方共同努力,充分發揮各自優勢,泛糖專區業務一定能夠取得積極成果,希望泛糖科技持續發揮省級平臺優勢,以服務涉糖企業為宗旨,規范運作、嚴控風險、加強服務;同時也希望廣大涉糖企業積極利用泛糖專區平臺,穩健經營、量力而行,切實做好期現結合業務,實現企業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