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周報》記者 呂巖 3月5日報道
甜食許多中國人都愛吃,因此目前在中國一些食品及人們的飲食習慣中有一種不正常的用糖行為——代糖產業呈腫瘤一樣畸形發展的趨勢。全國人大代表、廣西大學教授、蔗糖產業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主任陳保善告訴《北京周報》記者,中國食用糖產量占全世界的6%,但是其代糖產量占全世界的75%。“這是很不正常的。”陳保善說。
在今年的兩會上,陳保善建議國家衛健委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細化“減糖”指導意見,針對不同的人群提出相應的糖攝入量建議標準,提倡科學合理用糖,防止合成甜味劑的濫用。
陳保善說,目前在中國,第一代的代糖就是糖精,糖精大家都知道有很多問題,現在管得很緊,兒童零食里面是絕對禁止用的。第二代代糖甜蜜素,現在證明對腎臟有損害。
3月2日,在廣西融安縣潭頭鄉新林村,村民在種植甘蔗苗。(新華社)
陳保善還表示,很多廣告表示產品“零糖”,但是其實里面加了很多甜味劑,國家有些政策規定對單一一種甜味劑的添加有限制,但多種甜味劑加起來的含量,目前并沒有規定。
“現在最多的可以加到七八種甜味劑在產品里面,每一種看上去都不超標,但是總量還是很多的。從國民健康可持續發展的角度看,其中暗藏隱患,這樣下去會出大問題。但是國內這方面的研究還比較少。”陳保善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