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龍果、甘蔗、蓮霧……北京南果種植面積已超過千畝
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王可心 通訊員 柯南雁
火龍果、蓮霧、枇杷……別有風味的南方水果在北京也能采摘嘗鮮。近20年,北京南果北種產業不斷發展,目前南果種植面積已達約1038畝,園區遍布北京各個農業區,實現一年四季有景可觀、有花可賞、有果可摘。
在順義區龍灣屯鎮丁甲莊村北京龍灣玉明果品產銷專業合作社的基地里,一排排甘蔗已接近成熟。新鮮榨取的甘蔗汁入口清甜,口齒留香。合作社負責人郝海龍介紹,在市農業技術推廣站的支持下,基地從2020年起種植黑皮、黃皮兩種果蔗,如今種植面積已擴展至10畝,“十一”國慶節期間預計將有3萬根甘蔗成熟上市。根據高矮不同,每根甘蔗定價為20至30元。
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站農藝師張寧介紹,為豐富本市南果種植品種,提高甘蔗產量和效益,發揮南果北種的休閑功能,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站2010年從廣東引進甘蔗試種,經過幾年的試驗,篩選出了4個適宜京郊種植的品種,并探索出不同栽培模式的配套栽培技術,降低氣候條件的不利影響,使甘蔗的有效生長期延長60天,產量提高10%。“北京夏季高溫強光、秋季晝夜溫差大,有利于甘蔗轉色增糖,很少彎曲或倒折,商品蔗的品質優于南方。”張寧說。
目前,京郊共有甘蔗種植園區7個,種植面積約20畝。國慶節期間成熟上市可供游客采摘的園區有北京鑫城緣果品專業合作社、北京呀路古熱帶植物園、密云金叵羅農場、北京華茂四季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等。
如今,越來越多的南果成功在北京落地。據介紹,北京市南果種植面積約1038畝,比2021年的971畝增加6.9%。種植品種涵蓋火龍果、獼猴桃、柑橘、香蕉、番石榴、番木瓜、蓮霧、枇杷、番荔枝等。“南果引種后,由于樹熟程度較高,口感特別好,深受市民喜愛。多種多樣的南果不僅豐富了市民的果籃子,更是在休閑農業上展現出了極強的吸引力。”張寧說,位于通州區于家務鎮的第五季和大興區長子營鎮的呀路古熱帶植物園種有南果,2018年游客接待量均超過100萬人次,門票收入超4000萬元,被北京市教委認定為中小學生社會大課堂資源單位,其中呀路古熱帶植物園還被北京市旅游委認定為國家3A景區。
“今后,北京南果種植產業發展將側重于節能、特色、高效益的品種。”張寧介紹,如引進矮晚柚、丑橘、臺灣長果桑等在京郊冬季無需加溫可安全越冬的品種,減少加溫成本;引進手指檸檬、黃皮火龍果等特色品種,增加園區觀賞性;引進免人工授粉的紅肉火龍果,節省用工成本,提高種植效益,促進南果生產性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