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鞏固優勢產業領先地位,在關系安全發展的領域加快補齊短板,提升戰略性資源供應保障能力”。總書記在視察廣西時強調,“廣西糖、鋁、機械、冶金等產業在全國具有較強競爭力,要推動全產業鏈優化升級,推動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
作為廣西蔗糖主產區之一,來賓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聚焦蔗糖產業優勢,按照“穩住糖、延伸糖、超越糖、做強糖”發展思路,全面深化糖業體制機制改革,推動糖業科技創新,加快補鏈延鏈強鏈,提升糖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水平。目前,已建成較為完整、科技含量較高的糖業循環經濟產業鏈,制糖及綜合利用產值超100億元,其中綜合利用產值57億元以上,產業核心競爭力不斷提升。
“三化”引領 推動產業穩產提質
興賓區鳳凰鎮黃安村蔗野仙蹤“雙高”基地被評為“自治區四星級現代農業核心示范區”;興賓區被農業農村部認定為第二批國家區域性甘蔗良種繁育基地,來賓甘蔗獲國家地理標志認證……
來賓市積極建設標準化基地,出臺《來賓市糖料蔗生產保護區“桉退蔗進”三年(2022—2024年)行動方案》,計劃用三年時間完成26.5萬畝“桉退蔗進”任務,推進土地“小塊并大塊”,大力建設糖料蔗高產高糖“雙高”基地。推動良種化改造,推廣甘蔗高產高糖良種,大力建設良繁基地,建成一、二、三級糖料蔗良繁基地11個,培育、引進桂糖44、桂糖47、桂糖49、桂糖51等新品種20多個,年可供50萬畝大田用種。不斷推進機械化生產,用好高效糖料蔗機收基地改造獎補政策,推進蔗地宜機化改造,引導蔗農推進標準化種植,整地、種植、管理、收割等環節實現“一條龍”機械化服務,畝均生產成本下降200元以上。
目前,來賓市全市種蔗面積173.17萬畝,其中“雙高”基地面積106.3萬畝,在興賓區及象州、武宣等縣建成萬畝連片“雙高”基地22個、3000畝以上連片基地49個;甘蔗良種基本實現全覆蓋,蔗農每畝收入較良種改造前增加500元以上;2021/2022榨季,全市糖料蔗機耕率達100%,機種水平提高至70%,機收水平提高至4.8%,生產機械化綜合水平提高至72%。
創新賦能 激活產業強勁動力
湘桂小平陽、東糖鳳凰、廣糖紅河等6家企業建成白砂糖自動裝包、碼垛系統,東糖遷江等企業完成在線監測及循環利用鍋爐余熱技術改造,廣西福斯派、港萱等企業建成“機器換人”智能化無人車間,金秀東達制糖公司采用綠色膜法新工藝生產高等級綠色蔗糖。來賓市推動實施技術改造,實施制糖及綜合利用擴能提質項目,推動涉糖企業轉型升級,企業現代化生產水平顯著提升。
推進企業優化重組,在全市糖業系統組織開展“降本增效”行動,13家制糖企業實現“產糖率、蔗渣打包率、綜合效益提升,噸糖綜合成本、噸糖耗標煤下降”的目標任務,穩步推進糖企兼并重組,形成以東糖、南糖、廣糖和湘桂集團為主的糖業集團化發展格局,四大集團占全市食糖產能90%以上,產業集中度和品牌影響力明顯提高。
此外,來賓市還大力推廣數字平臺應用,依托廣西“糖業云”大數據平臺建設試點,加快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在糖業領域的應用,推動實現糖業農、工、商、貿一體化數字化發展。目前“糖業云”平臺已收集整理涉糖涉蔗數據及信息400多萬條,全面推動全市糖業政務人員和糖廠人員、蔗管員、種蔗大戶注冊使用糖業APP,實現“耕、種、管、收、運”全流程管理。另外,還建設了糖業云商城,目前已入駐商家33家、肥料農藥企業83個、生產設備企業18個,已上架商品180個。
延伸鏈條 加快產業循環發展
打造蔗糖精深加工產業鏈,引進國盛食品、來冰食品等5家企業,以蔗糖為原料開發高品質精深加工產品,建成“甘蔗—制糖(白砂糖)—冰糖系列產品、焦糖色素、高品質紅糖”精深加工產業鏈,對冰糖企業進行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改造,全市冰糖企業年生產能力超12萬噸,產品由單一品種拓展到單晶冰糖、多晶冰糖、紅冰片糖等10多種,產值8億元以上,成為全區最大的冰糖生產基地。
拓展糖蜜、濾泥綜合利用產業鏈,深化制糖加工副產物糖蜜的綜合利用,引入法國企業在來賓建立酵母公司和生物科技公司,以糖為原料生產高活性酵母及其提取物,形成“甘蔗—制糖—糖蜜—酵母、酵母提取物、焦糖色素—廢液—有機肥—甘蔗種植”糖蜜綜合利用產業鏈,綜合產值超10億元。通過 “以肥治廢,以肥治地”,將濾泥用于還田和肥料加工,形成“甘蔗—制糖—濾泥—有機復混肥—甘蔗種植”濾泥綜合利用產業鏈,目前全市有復混肥生產企業2家,年產能達10萬噸,產值超1億元。
延伸蔗渣、蔗葉綜合利用產業鏈,利用蔗渣制漿或制成可降解餐飲具、包裝材料,每年蔗渣制漿、造紙產能超30萬噸,蔗渣漿年產值達11億元以上。建成投產6家環保餐具企業,年產能15萬噸、產值24億元以上,來賓市成為全國利用蔗渣生產環保餐具最大基地。同時,還引進12家蔗葉綜合利用企業,全市蔗葉飼料化、燃料化、肥料化利用量年均超50萬噸,形成循環產業鏈。(來賓市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