蔗糖產業是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廣大農民增收致富的傳統產業,被列為國家糖料蔗核心基地縣之一。為提高甘蔗種植效益,近年來,景谷縣不斷在選優品種、提升技術、推廣機械方面做好文章,不斷擴大甘蔗種植優勢,降低蔗農種蔗成本,出糖率創歷史新高。
時下正是種植秋甘蔗的季節,景谷縣永平鎮遷糯村芒朗村民小組俸明成家今年準備新植8畝,景谷某糖業企業的技術員來到他家的甘蔗地里對種植技術進行現場指導。目前俸明成家的甘蔗已發展到二十多畝,接下來他還計劃新增甘蔗種植面積。
新植蔗的技術培訓要跟上,中耕管理也處于關鍵期。在遷毛村種植能手陶明祥家的甘蔗地里,今天技術員又給他送來了中耕管理的技術。今年陶明祥家又新植了209畝,甘蔗種植面積達560多畝,預計下一個榨季甘蔗入榨產量將達3800多噸,預計實現收入170多萬元。陶明祥的妻子陶英告訴記者。“我們計劃是爭取種1000畝以上,現在打藥有無人機、開溝這些也是可以用機械化操作,要是以前我們種幾十畝都還非常吃力,更不用說幾百畝了,現在什么都是用高科技。用無人機一天最少能打幾十畝,甚至上百畝。”
通過大力推廣機械化種植,種甘蔗越來越簡單,面積也越來越大。近幾年來,因為種甘蔗陶明祥一家還新增了好多種甘蔗用的機械。“兩張挖機、兩張農用車,算起來也是花了80萬左右買的了,種植甘蔗主要是靠機器,如果沒有這些機械,種不下來這么多的甘蔗。以后還要擴大種植,還要買更大點的機械,這些機械除了做自家的活兒,還可以接我們蔗區別的老姓家的活兒。”陶明祥說。
為保障全縣蔗糖產業工作有序推進,景谷縣成立蔗糖產業高質量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聚力抓甘蔗下田、抓單產,加大良種良法推廣,合理調配好早、中、晚品種的比例,進一步提高甘蔗單產。同時,高度重視高端人才引進、本土人才培養和經管人才培訓,加強甘蔗生產機械化耕作、病害“無人機”統防統治、“良種+藥膜肥”一體化等關鍵技術推廣,不斷提高蔗農的種植技術和管理水平,確保甘蔗產業提質增效。
景谷縣計劃到“十四五”末全縣甘蔗產業面積達到20萬畝以上,并持續在提高單產、降低種植成本等方面做好文章,?實現甘蔗產量穩定保持在一百萬噸左右,實現農業產值四億元,工業產值六億元,?稅收五千萬元以上,從而實現全縣蔗糖產業提質增量,?助力全縣甘蔗產業高質量發展。云南網記者 沈浩 通訊員 周潔 周翔宇 余紀華 楊舒涵 袁琮懿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