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源自::廣西碳達峰碳中和研究會
廣西作為全國最大的糖業生產基地,素有“舉廣西之力甜蜜中國”之美譽。
在實現雙碳目標的征程中,廣西更是一馬當先,拿出了抓鐵留痕的氣概、舍我其誰的擔當,率先發布了T/GXTDFTZH003-2023《甘蔗制糖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指南》、T/GXTDFTZH004-2023《甘蔗種植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指南》兩部團體標準(以下簡稱標準)。
《甘蔗種植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指南》、《甘蔗制糖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指南》
在此之前,廣西乃至全國糖業都缺乏統一的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標準,這給雙碳工作帶來極大的阻礙,成為急需解決的瓶頸。
面對這道難題,廣西碳達峰碳中和研究會迎難而上,充分利用由186位國內國際組成的專家委員會的優勢,從中選出在此領域有建樹的18名專家組成顧問委員會,然后再攜手廣西節能減排研究會、廣西糖業協會、廣西制糖學會、廣西鳳糖生化股份有限公司、廣西東亞扶南精糖有限公司、廣西洋浦南華糖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廣西湘桂糖業集團有限公司、廣西廣業貴糖糖業集團有限公司等研究機構和領軍企業成立了編委會。
在編寫過程中,遭遇了許多困難。首先在收集甘蔗制糖企業和種植戶的碳排放數據上具有很大難度,需要進行大量的實地調研和數據分析。其次,確定各個生產環節的排放因子也是一個復雜的問題,需要參考國內外相關研究和實際數據。此外,如何在保證準確性的前提下簡化核算方法,以便于企業和種植戶操作,也是編寫團隊面臨的一大挑戰。
為了克服這些難題,編寫團隊首先了解企業和種植戶的實際需求和困難,以便更好地調整核算方法。其次,他們大量參考國內外相關研究和實際數據,引入專家評審機制,確保了數據和核算方法的科學性、準確性、實用性和可靠性。經10多家單位的資源整合,28位專業編委的辛勤付出,近百次的調研和論證以及長達378天的努力,標準終于編制完成,并于2023年11月17日通過全國團體標準信息平臺備案后發布。
標準明確規定了溫室氣體排放的核算邊界、排放源和氣體種類識別等主要內容。涵蓋了生產加工各個階段的直接和間接排放,包括但不限于甘蔗的播種、育苗、移栽、田間管理、收獲和廢棄物處理等。
標準在審核時得到業界資深專家評委的一致認可和贊許:“標準已達國際水準,填補了國內甘蔗產業在溫室氣體排放核算領域的空白。其功能有:準確測算溫室氣體排放量,了解自身排放情況,設定和監測減排目標,采取減排措施,降低環保風險,提高競爭力,響應國家和國際的減排政策,為 CCER (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學依據,為糖業企業的生物發電項目參與碳交易市場奠定了穩固的基礎,為糖業綠色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可靠的技術支撐,為全球糖業的碳核查提供了中國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