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網報道 全國兩會即將拉開帷幕,代表委員肩負著人民的期盼和重托匯聚北京,認真履職,共商國是。今年,全國人大代表、聯泓新科董事長鄭月明關注到天然代糖產業存在的問題,他表示,目前我國天然代糖產業發展迅速,但推廣和應用不足,市場滲透率只有2.5%—3%,而發達國家達到了10%。公眾對天然代糖的認識還不夠,行業創新研發和技術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
據悉,代糖又稱甜味劑,化學性質穩定,大部分不參與機體代謝,能夠在增加食品甜味的同時,減少糖的攝入,在減糖、控糖方面具有良好替代作用,產業發展已經有百余年歷史。
近年來,隨著社會發展和生活質量提升,人們直接和間接攝入的糖分日益增加。高糖分攝入容易給人體健康造成負面影響,誘發糖尿病、過度肥胖、心腦疾病、齲齒等問題。據有關國際機構統計,全球超過40%的人存在超重或肥胖的健康問題,超過4.2億人患糖尿病,肥胖和糖尿病患者數量逐年上升。控制糖分攝入已成為共識,人們更加主動追求健康飲食,“減糖”理念逐漸成為新風尚,無蔗糖食品和飲料受到消費者歡迎。
《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提出,倡導食品生產經營者使用食品安全標準允許使用的天然甜味物質和甜味劑取代蔗糖,提倡城市高糖攝入人群減少食用含蔗糖飲料和甜食,選擇天然甜味物質和甜味劑替代蔗糖生產的飲料和食品。近年來,我國代糖產量持續增長,據行業機構分析測算,2022年中國代糖產量已突破27萬噸,無糖飲料和無糖烘焙用代糖市場規模達到16億元,預計2028年將超過33億元。
從分類看,代糖可分為化學合成代糖和天然代糖。化學合成代糖是人工合成的化學品,目前占據國內主流市場,例如阿斯巴甜、安賽蜜、紐甜、三氯蔗糖等,甜度高,用量少,價格低廉。天然代糖從自然界中提取或通過微生物發酵制取,與安全性受質疑的化學合成代糖相比,天然代糖被認為更安全健康,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青睞。
目前,市面上較常見的天然代糖種類包括赤蘚糖醇、甜菊糖苷、木糖醇、阿洛酮糖等。其中,赤蘚糖醇是目前我國市場上應用較多的天然代糖種類之一,具有良好的甜味調和作用,熱量相對較低,近年來產能增長較快。甜菊糖苷是通過自然提取法生產,成本較低,甜度較高,但有苦澀味,需復配使用。木糖醇甜味清涼,有抗齲齒功效,在口香糖中應用較多。阿洛酮糖是目前最受關注的新一代天然代糖,口感柔和細致,安全性高,熱量低,可發生美拉德反應產生焦香味,是少數在烘焙領域具有應用潛力的代糖,還具備降血糖、保護神經、抑制脂肪堆積等保健功效,是糖尿病人群的理想選擇,美國、韓國、日本等已將其列為合格食品添加劑,相關產品超百余種。2023年5月,國家衛健委將D-阿洛酮糖-3-差向異構酶列入食品工業用酶制劑新品種,成為國內首個獲批可用于阿洛酮糖生產的酶制劑,目前阿洛酮糖產品還在認證中。
針對天然代糖在普及和應用中存在的種種問題,鄭月明建議,要加強對天然代糖產品的科普宣傳,引導消費者提高對天然代糖產品的認知度。倡導食品加工企業使用天然代糖,促進天然代糖在飲料、食品、保健品等領域的推廣應用。
此外,要支持天然代糖技術和新產品開發,鼓勵企業與科研院所協同創新。加快對阿洛酮糖等新產品的認證。同時完善天然代糖產品質量和標準體系,加強市場監管,打擊虛假宣傳、過度包裝、違規使用等行為,維護市場健康發展。(全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