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農科院“百團千員助農增收”行動自2023年4月啟動以來,云南省臨滄市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農科服務團隊由云南省農業科學院甘蔗研究所牽頭,聯合園藝所、蠶蜂所、國際所、熱科院橡膠所和西南大學等科研院校的33名科研人員組成,緊盯蔗糖產業發展水平達到“省內領先、國內一流”的目標,聚力打造“一縣一業”甘蔗特色縣和云南第一蔗糖產業強縣。
針對甘蔗品種老化、偏施化肥、甘蔗單產低和糖分潛力挖掘不充分等問題,農科服務團通過“實地調研、試驗示范、現場培訓”相互結合,采取“典型引路”的方式,“12334”模式揭榜服務:1個服務團瞄準農民增收、企業增效目標,主推云蔗081609、云蔗0551、脫毒健康種苗粵糖93-159這3個品種、主攻優化施肥技術、全生物降解地膜全覆蓋技術、丘陵山區全程機械化技術,解決甘蔗品種老化、肥料利用率低、聚乙烯地膜殘留多、甘蔗生產請工難和請工貴等難題。
針對甘蔗品種老化問題,農科服務團在耿馬蔗區主推早熟高產高糖云蔗081609、云蔗0551等新良種,云蔗081609已成為全縣第一大植蔗品種。經過對29個新品種示范點實測產,甘蔗新品種實測平均畝產9.1噸、甘蔗糖分12.79%,較老品種畝增產1.92噸、糖分提高1.08個百分點(絕對值);同時,大力推廣溫水脫毒健康種苗技術,對品種退化的粵糖93-159、柳城05-136實現了提純復壯再利用。
針對肥料利用率低問題,農科服務團成功研制了甘蔗有機無機復混肥(33%),2023年該肥料在紫辰肥業公司生產銷售29564.67噸,在臨滄南華公司蔗區示范推廣應用24.64萬畝以上。28個示范點實測產結果表明,施用新型甘蔗有機無機復混肥甘蔗平均單產8.02噸/畝、蔗糖分15.29%,分別較蔗農常規施肥增產0.85噸/畝、增糖0.26百分點(絕對值)。
農科服務團成員在耿馬蔗區聚乙烯地膜使用情況調查結果顯示,地膜已向深層土壤遷移至40厘米,針對聚乙烯地膜“白色污染”問題,農科服務團幫助引進1戶全生物降解地膜企業,在耿馬鎮弄巴村開展甘蔗全生物降解地膜試驗示范,試驗結果表明,甘蔗全生物降解地膜有效覆蓋時間達120天以上,2023至2024年度在耿馬4個榨區實施全生物降解地膜示范600畝,為進一步示范推廣生物降解地膜奠定了基礎。
針對甘蔗生產請工難和請工貴問題,農科服務團在耿馬蔗區建立丘陵山區全程機械化示范基地2個,示范推廣甘蔗機械化種植、無人機飛防、分步式協同機收、地膜機械化回收和宿根蔗地膜覆蓋等技術,打造了耿馬丘陵山地甘蔗全程機械化示范典型。
2023年,全縣累計建成甘蔗集中剝葉站21座21條生產線,助推丘陵山區甘蔗分步式協同機收技術快速發展,為建立合理的蔗農、剝葉站、制糖企業三方利益聯動機制,農科服務團為甘蔗分步式協同機收技術的毛甘蔗定價、剝葉后的甘蔗含雜率、剝葉站運行模式、制糖企業扣雜范圍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目前,完成集中剝葉甘蔗量達6.5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