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網訊(記者 陳云芬)記者從近日舉行的“甘蔗抗逆高糖新品種選育及配套栽培技術應用”項目科技成果評價會上獲悉,云南省農業科學院等單位歷經20余年刻苦攻關,形成了一批甘蔗育種與栽培的重大科技成果,攻克了長期困擾云南蔗區的低產低糖重大生產問題,使全省甘蔗單產從3.5噸提高到4.8噸,單產指標達世界先進水平;平均蔗糖分從13.5%提高到15.4%,平均出糖率達13.28%,創造了國際上甘蔗平均蔗糖分和平均出糖率的最高水平。評價專家組一致認為,該成果總體達到國際同類研究領先水平。
甘蔗是我國主要的糖料作物、國家重要的農產品。云南作為全國第二大蔗區,隨著種植業結構的調整,旱地蔗區已占全省蔗區的85%以上。旱地蔗區生態復雜,少雨干旱,抗逆高糖品種缺乏,栽培技術落后,致使云南甘蔗單產長期徘徊在3.5噸左右,蔗糖分在13.5%以下,嚴重制約了蔗糖產業的高質量發展。針對這些“卡脖子”問題,項目組集成全國科研力量,開展抗逆高糖新品種選育和配套高產栽培技術研究并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
項目組首創異質復合抗逆高糖育種技術體系,引進國內外優異種質405份,評價篩選出核心親本43個;在甘蔗光周期誘導和開花雜交上發明了關鍵技術,成功實現定向雜交,攻克重要親本難以開花和花期不遇難題,成功導入我國甘蔗品種長期缺乏的大莖野生種血緣;構建集高糖家系評價、分子標記輔助育種、抗旱性和抗病性精準鑒定與評價于一體的抗逆高糖育種技術,顯著提高了育種效率。
項目組育成5個抗逆高糖甘蔗新品種,成為云南大面積主栽品種,2023年在云南蔗區推廣應用203.1萬畝,占全省蔗區面積的63.4%。其中,“云蔗08-1609”是我國首個在美國登記的甘蔗品種,高峰期蔗糖分達20.3%,創造了國際甘蔗蔗糖分最高紀錄,年推廣面積達106.35萬畝,成為云南第一大、全國第三大主栽品種;“云蔗08-1609”“云蔗05-51”“柳城05-136”入選農業農村部主推品種。
項目組創新應用甘蔗品種生長模擬模型評估甘蔗新品種增產潛力,優化品種布局;發明全膜覆蓋抗旱保水、低鏟蔸延長宿根年限管理、農機農藝融合技術,并入選農業農村部主推技術。在云南瀾滄旱坡地千畝連片示范中,通過這些技術成果的推廣應用,實現平均畝產10.56噸,創造了無灌溉蔗區國際單產最高紀錄。
通過項目實施獲得植物新品種權5件,國家品種登記或鑒定4個,首次在美國注冊登記品種2個;獲發明專利授權15件,其中國際專利 5件;頒布實施地方標準10項;在國內外期刊發表高水平論文33篇,其中SCI收錄21篇;在科學出版社等出版專著4 部;培養出國家糖料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神農青年英才等一批優秀人才;獲批熱帶作物生物育種全國重點實驗室。
2021年至2023年,項目成果在云南蔗區累計推廣應用960.6萬畝,取得了重大的社會經濟效益。與此同時,項目成果還推廣到全國蔗區,并輻射到緬甸、老撾等周邊國家,為我國甘蔗產業科技進步、國家食糖安全和邊疆民族地區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