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網記者 戴振華 攝影報道 入冬以來,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的4家糖廠陸續開榨,開啟了跨年度的新榨季。
喜訊同時傳來,在140家糖廠參加的國家“促進糖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工作會議”上,云南西雙版納英茂糖業有限公司下屬的景真糖廠、勐棒糖廠和勐阿糖廠在全國2023/24年制糖期績效同業對標中評比中,包攬了“綜合績效成效顯著”獎項評選前三名。在歷年該獎項的評選中,景真糖廠已經連續五年獲得第一名,二勐捧糖廠也是連續兩年獲得該獎項的第二名,且三家糖廠都入選了糖業“全國十大標桿企業”。
2024年12月22日至23日,記者走進勐捧糖廠和景真糖廠時,看到過去在車間忙碌的工人身影已經看不到了,取而代之的是干凈整潔的自動化生產線正有條不紊地運轉著,只有在數字化操控室和質量檢驗室,才能看到在監控前操控電腦和取樣進行質量檢驗分析的工作人員。而在成品糖的打包盒搬運堆碼環節,機械自動化打包傳送和機器臂搬運堆碼,已經取代了過去的人工勞作。
“近年來我們積極探索確定公司制糖產業的工業化發展方向,錨定制糖行業先進標桿,加快了制糖新技術、新工藝、新新設備的迭代更新。”云南西雙版納英茂糖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朝明介紹說,通過對三個糖廠投資7.2億元進行全方位的技改擴建,實現全自動化控制和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整體技術裝備位居行業領先水平,產能規模達14000噸/日,年入榨甘蔗可達200萬噸以上,年產白砂糖可達26萬噸、酒精1萬噸,較擴建前的日產6250噸的產能,提高了近一倍。
隨著糖廠生產線的設備和技術改造升級,蔗糖的?“第一車間”——甘蔗地也呈現出了一幅現代農業的新圖景。
在勐遮鎮的高產蔗田中,記者看到隨著砍、剝皮和分段一體化收割機駛過,被剝下來的甘蔗葉已經被分揀了均勻地撒在地上,而可以榨糖的甘蔗已經被分段切割后裝進斗箱,滿一箱后就通過自動裝卸倒入了跟隨駛來的卡車內直接拉到糖廠的車間入榨。
“過去人工砍甘蔗一個人每天只能砍收1噸甘蔗,每砍1噸甘蔗需要開支200元左右的工價。現在采用這種分布式機械收割后,一臺分布式機器一天可以處理甘蔗140至150噸,一個人每天可以砍10噸甘蔗,每砍1噸甘蔗的成本降到了110元至140元之間。”勐遮鎮農業農村發展服務中心的一名技術員介紹說,使用機械化砍甘蔗每砍1噸可以享受65元的國家糖料甘蔗良種良法技術推廣補貼,?不僅有效解決了勞動力不足的瓶頸問題,提高了生產效率,還降低了蔗農的生產成本。目前,這樣的機械收割模式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推廣應用。
據悉,隨著科技賦能生產力的提升,云南英茂糖業西雙版納公司三個糖廠2023/24榨季入榨甘蔗192.8萬噸,實現工業總產14.44億元,帶動蔗區農戶直接收入7.91億元,帶動甘蔗運輸業營收1.23億元,上繳稅金14000萬元,并贊助蔗區道路維護和新區開發服務等費用1.24億元。
“進入2024/25榨季,云南英茂糖業西雙版納公司三個糖廠劃入榨甘蔗213萬噸,凈增20.2萬噸。”西雙版納州工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隨著新的榨季進入高產期,目前各項生產指標均躍居全國同行業領先地位的西雙版納蔗糖產業發展,又將邁上一個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