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糖協提醒蔗農: 對標先進找差距
初步預測,我省(海南省)2019/20年榨季全省甘蔗總產約100.95萬噸,食糖總產約13.69萬噸,分別比上榨季的154.36萬噸和18.82萬噸減少53.41萬噸和5.13萬噸。機制糖廠食糖銷售收入為6.77億元,比上榨季的8.76億元減少1.99億元,減幅22.72%;利稅總額為0.47億元,比上榨季的-0.89增長超150%。
海南省糖業協會秘書長李京分析,甘蔗種植雖然經濟效益不是很高但收入有保障,這一歷史悠久的傳統產業在各蔗區尤其是瓊西地區扶貧事業中的地位與作用是不可否定的。本榨季我省蔗糖主產區各糖廠繼續積極響應政府及農業、工信部門和省糖業協會的號召,根據集團公司的部署,結合支持原料生產基地建設,努力克服來自各個方面的困擾,切實做好支援蔗農、扶持甘蔗生產和蔗區鄉村道路、文化建設等方面的工作。
一是2019/20年榨季,由于全球食糖市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打擊而需求疲軟,我省各制糖企業在持續虧損的形勢之下,仍然心系蔗農,向廣大蔗農投放了0.19萬元的支農資金。這些資金雖然不多,但對于已經基本沒有別的扶持渠道的貧困蔗農而言是彌足珍貴的。全省蔗田農藥的供應仍然基本上都做到了免費,包括秋植、冬春植在內的新植甘蔗也都有種苗、機耕補貼,同時各糖廠還繼續從其他多方面扶持、幫助蔗農。
二是科學安排開榨時間,最大限度地實現高糖高榨。2019/20年榨季我省蔗源嚴重不足,為了最大限度地實現高糖高榨,獲取盡可能好的經濟效益,我省各制糖企業均自覺、科學地安排開榨時間,把榨季生產安排為去年的12月底至今年的3月中旬,使得進廠的原料甘蔗大都處于糖分積累最佳的工藝成熟階段。加之遇到特殊氣候,本榨季我省原料甘蔗的蔗糖分創造了新的歷史紀錄。
三是切實做好榨季甘蔗砍運工作,及時兌付蔗款,維護廣大蔗農和糖廠的利益。至今年4月底,除東方糖廠尚有一些尾數未付清外,各糖廠所有甘蔗款的支付率均已達到100%,在較大程度上確保了蔗農群眾的生活與生產安排,深受廣大蔗農和地方政府的歡迎。
四是著力抓好企業內部管理,全面提高生產技術水平。2019/20年榨季,我省甘蔗蔗糖分和產糖率破天荒的分別達到16.03%和13.90%,比歷史最高水平1977/78年榨季的14.57%和13.30%分別高出1.46和0.60個百分點,如此之高的指標在全國應該也是前所未有的。這種情況的出現,主要原因是去年入秋以后出現了持續數月的干旱,光溫異常充沛,但與廣大同仁妥善做好甘蔗砍運安排和制糖各車間全面加強生產技術管理也是分不開的。
五是在熱科院的大力支持下,繼續擴大甘蔗機收試點工作,引導甘蔗生產盡快走向全程機械化。甘蔗產業效益差的根本原因是成本太高,而成本高的根本原因是生產過程中機械化程度太低。針對這一問題,在中國熱科院甘蔗研究中心的積極協調、支持之下,2019/20年榨季我省繼續做好甘蔗收獲機械化作業試點工作,繼續從廣東省湛江市引進6臺辰漢4GQ-130型切段式甘蔗聯合收割機來瓊作業,協助臨高、東方和昌江等地的糖廠為部分符合條件的蔗農提供甘蔗機收服務。我省的甘蔗生產繼續朝著全程機械化的方向邁進,越來越多的蔗農也從中看到了甘蔗生產大幅度地降本增效的愿望已經完全可以實現。
據農業農村部消息,2020/21年度,中國糖料種植面積1453千公頃,比2019/20年度增加30千公頃,增幅2.1%,主要是內蒙古自治區甜菜面積增加。食糖產量1050萬噸,比上年度增加20萬噸,增幅1.9%;食糖消費量1520萬噸,比上年度增加40萬噸,增幅2.7%。食糖產需缺口依然較大,預計2020/21年度食糖進口量350萬噸,比上年度增加46萬噸。
李京表示,由此可以預測,雖然面臨新冠肺炎疫情和貿易保障措施到期的不利影響,我國、我省下個榨季食糖市場仍將會回暖,如果國家進一步加大打擊走私糖的力度,市場將會向更好的方向轉變。然而,蔗、糖生產要想獲得理想的經濟效益,唯有從根本上轉變觀念,在甘蔗生產和制糖生產中全面、大膽地進行改革創新,對標先進找差距,大力普及甘蔗生產全程機械化和科學技術,大幅度地實現降本與增效。再是深刻認識到甘蔗糖業能夠高度融合一二三產業的現實意義,努力爭取各級政府尤其是鄉鎮和基層組織及各有關方面對甘蔗產業的重視與支持。在此基礎上,深入研究生產深加工產品、延伸制糖產業鏈和富硒功能紅糖的市場開發問題。只有這樣,海南糖業之路才能越走越好。(獨角獸財經)